EN
https://www.gov.cn/

推動創新 深化改革

2018-03-16 07:58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3月15日上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閉幕前,隨著委員們步入鋪著“中國紅”地毯的人民大會堂,本次會議的第三次“委員通道”、也是最後一次“委員通道”,又一次受到了人們的關注。10位全國政協委員回答了記者們的提問。

以中國“芯”護衛國家信息安全

“在當下移動互聯網和人工智慧時代,信息産業的進步離不開芯片的發展。” “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鄧中翰委員説,當前我國每年進口的最大宗物資不是石油、天然氣,也不是糧食,而是芯片。“未來,沒有芯片的安全就沒有信息的安全,也就沒有國家的安全。”

“智慧芯片在很多領域的廣泛應用,為打擊犯罪、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國家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老百姓帶來了更多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鄧中翰説,“今後我們要在成熟的技術路線上追趕國際水平,繼續發揮‘兩彈一星’精神,走自主創新的道路,為芯片行業、科技行業作出新貢獻。”

用好港珠澳大橋,推動大灣區發展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蘇權科委員介紹,港珠澳大橋建成,表明中國在超級跨海工程的技術裝備和管理等多個領域進入世界領先行列。

“下一步我們還要開展好三個方面的工作:首先是用好這座橋,我們將爭取進一步放寬跨境通行政策,增強三地互信聯動機制;二是維護管理好這座橋,我們將研發人工智慧管理平臺和大數據裝備;三是總結推廣好創新成果。”蘇權科説,港珠澳大橋作為大灣區的先導工程和試驗田,創造了粵港澳共建共管模式,鍛鍊培養了一批專業人才,希望能借鑒這種“一國兩制”下三地合作的基本經驗,推動大灣區前期規劃設計和重大決策工作。

“綠領”將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

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永好委員在談到民營經濟對社會的貢獻時説:“民營企業是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參與者和受益者,已經成為國家經濟建設的重要力量。”

“國家提出了精準扶貧的號召,我們也準備搞一個新希望‘1+1’精準扶貧計劃,幫助1萬名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他説,現代農業要靠政策、靠投資,更要靠人。“我們要為社會培養10萬名鄉村技術人員和新型農民,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讓新農村建設更有奔頭。新型農民有文化、有知識、敢拼搏,我們應該給他們一個新的稱呼,叫‘綠領’。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相信‘綠領’將成為讓人羨慕的職業。”

讓更多人坐上更舒適的高鐵

“到2025年,中國的高鐵運行里程將達到3.8萬公里。”京滬高鐵建設總指揮盧春房委員説。

“未來中國高鐵的發展,首先要在鐵路建設上保持高位運行的態勢,讓更多的人能夠乘坐高鐵。其次,在科技創新方面,重點要做好幾項工作,一是安全,要通過人防、物防、技防,共保安全;二是要研發智慧高鐵;三是要研發高速磁懸浮列車等更快高鐵;四是研發更節能、更環保的綠色高鐵。將來的高鐵將更加安全舒適,更加方便快捷。”盧春房説。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善人民生活

“在國際金融危機之後,各個主要發達國家,主要運用擴張需求的辦法爭奪市場份額。我國提出從供給端入手,表明了我們作為大國對世界負責的態度,同時也是很有創造性的舉措。”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委員如是説。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就是從供給端入手,解決一系列國民經濟發展中的結構性矛盾。”劉偉表示,這一方面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緩解這個矛盾,不能靠壓抑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而要集中力量推動發展;另一方面,以此為主線,也是人民生活的需要。“如何改善供給,使人們消費得更安全,進而開拓新的消費熱點,是我們要努力的工作。”劉偉説。

基礎強才能科技強、國家強

中國科學院院士楊衛委員説:“在創新驅動發展的新時代,只有科技強才能國家強,只有基礎強才能科技強,這已經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金科玉律。”他認為,必須穩定地、長期地投入基礎研究的發展,才能使之不成為我國建設現代化強國的短板。

目前,我國學術産出已居世界第一,學術影響力躍居世界第二,學術産出質量也達到世界平均水平,可角逐國際大獎的成果開始逐漸出現,呈現從數量到數量與質量同步發展的趨勢。“因此,我建議,一定要進一步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投入,這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加油費’。”楊衛説。(記者 劉陽)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