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國經濟增添發展新動能

2018-03-20 07:47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3月14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在國務院新聞辦發佈會上介紹了今年1—2月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並表示在前兩個月工業生産發展中,新産業新産品的引領作用增強。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説,新動能的成長有利於推動經濟平穩健康運行,也有利於經濟結構優化升級。

中國的經濟數據引發外媒普遍關注。英國《金融時報》和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等外媒都予以報道。《華爾街日報》網站在報道中指出,中國1—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7.2%,增幅遠高於2017年12月的6.2%,同時明顯高於市場預期,高於接受《華爾街日報》調查的11位經濟學家預計的6.1%。《金融時報》評價中國經濟“開局表現強勁,增長好于預期”。

把高增速變成高質量、把産品變成品牌

中國政府今年的工作報告提出,“快速崛起的新動能,正在重塑經濟增長格局、深刻改變生産生活方式,成為中國創新發展的新標誌。”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一段時間來已成為外媒熱議的話題。

俄羅斯衛星網在報道中援引學者觀點稱,中國最近兩年的經濟已經由原來的要素投入、投資拉動、出口導向的經濟增長模式轉變為內需驅動、科技創新驅動的增長模式。

英國《金融時報》去年就刊文指出,中國經濟得以飛速發展除了市場巨大、國內企業發展環境好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國政府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而中國新生代企業家在“雙創”計劃激勵下勇於創新,中國産品擺脫“山寨”標簽,在一些新型服務和商業模式上還領先世界。

俄羅斯戰略文化基金會網站刊載題為《2018年中國經濟政策》的文章稱,中國領導層部署了把高增速變成高質量、把産品變成品牌的任務。從2018年起,中國將繼續從“世界工廠”向“世界創新實驗室”轉變,中國人“努力在所有決定當代科技進步的領域中遍地開花”,中國在全世界高科技和創新産品中所佔的比重將進一步提高。

德國《新德意志報》3月6日刊載題為《中國經濟穩步增長》的報道稱,中國繼續保持經濟有序發展,並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目前,網絡經濟、新材料、汽車驅動系統、能源轉型、生物技術和機器人技術等産業都在中國蓬勃發展,電子和信息技術等新興行業發展速度遠遠超過傳統行業,更重要的是,中國在創新質量方面也處於領先地位。文中説,據匯豐銀行估算,2017年中國科技領域增長8%,“今天中國經濟發展的質量優於過去一些年的高速增長階段”。

持續在全球價值鏈中向上攀升

在2018年“彭博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中,中國上升至第十九名。美國彭博社稱,中國排名上升是因為勞動力構成中科技和工程人才所佔比例不斷上升,華為等創新型企業獲得的專利數量不斷上升。《日本經濟新聞》也在報道中提到日本應該考慮學習中國發展高科技企業的經驗,在一篇題為《日本應該學習中國IT發展的經驗》的文章中説,在全世界矚目的新興IT業案例中,來自中國的案例比重不斷擴大。

歐洲專利局近期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公司首次超越德國西門子、韓國LG和美國高通,成為在歐洲申請專利最多的外國企業——華為以2398件申請專利名列第一。“德國之聲”網站3月7日刊發題為《中國正在加強其專利力量》的文章説,中國多年來都是世界上申請專利最多的國家,但這一次尤為特別,因為中國專利申請總數第一次超過了美國、歐盟、日本和韓國的申請數總和,這一發展意味著中國加快了對創新的追求。

過去5年來,中國全社會研發投入年均增長11%,規模躍居世界第二位。奧地利《標準報》刊發奧地利通訊社文章《中國正在增加研發支出》,報道説中國2017年投入技術研發的資金高達2260億歐元,比上一年增長14%。2012年以來,中國在新能源和電動汽車領域的研發投入增加了70%以上,文章指出中國有望在2050年成為技術創新的領先國家。

新加坡《聯合早報》3月16日發表了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黃朝翰的文章,對中國高質量發展進行了解析,提到中國高質量發展,需要由一個以競爭力和生産力為導向,同時具有“活力”的宏觀經濟環境來支撐,而中國支持高質量增長的務實做法之一就是出臺了政策配套,包括促進創新和快速技術發展,尤其是數碼“新經濟”的長期政策。

“中國經濟正在進行新一輪數字化轉型”,美國《全球金融》雜誌網站不久前刊發《中國的下一輪數字革命》一文指出,這輪轉型涉及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區塊鏈和人工智慧等技術,源於創新與服務業發展,基於國內需求,在工資成本上漲和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對中國經濟至關重要,通過數字化轉型,中國經濟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位置將繼續向上攀升。(記者駱青、俞懿春、馮雪珺、胡澤曦、劉軍國)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石璐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