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結構調整,為經濟注入新活力

2018-03-21 07:35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把重點放在推動産業結構轉型升級上,把實體經濟做實做強做優;在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事關我們能否引領世界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潮流、贏得國際競爭的主動,事關我們能否順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要更加重視發展實體經濟,把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綠色低碳、生物醫藥、數字經濟、新材料、海洋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作為重中之重,構築産業體系新支柱。要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果斷淘汰那些高污染、高排放的産業和企業,為新興産業發展騰出空間。

放眼全國,一場淘汰落後産能、升級傳統産業、發展新興産業的轉型實踐在各地如火如荼地進行。

“鳳凰涅槃”,補齊産業發展短板

近年來,隨著環保和安全標準的不斷提升,在一些産煤大省,煤炭轉型首當其衝。

去年9月,196個國家和地區的1400多名代表來到內蒙古鄂爾多斯,參加《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大會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甫一落地,好多人就馬不停蹄地在鄂爾多斯各地參觀。

轉了幾天,很多外賓驚異地問:“為什麼看不到煤?你們的煤都去哪兒了?”經過半個多月的了解,他們才明白,原來鄂爾多斯的煤炭從生産到運輸全過程都是封閉運行的,工礦企業都集中在園區。

這得益於內蒙古近年來不斷淘汰煤炭落後産能。截至“十二五”末期,內蒙古煤礦平均單礦規模188萬噸,機械化率和安全生産水平保持全國領先。近兩年來,內蒙古繼續化解過剩産能,減少低端和無效供給,陸續退出1140萬噸煤炭産能。昔日“一進礦區烏煙瘴氣”的生産場景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百里煤田不見煤”的現代化煤炭生産方式。

“鄂爾多斯煤礦的機械化綜採率達到95%以上、洗選率90%以上、回採率80%以上,全國領先。”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鄂爾多斯市市長龔明珠自信地向習近平總書記介紹。

內蒙古烏海市是國家確定的氯鹼化工和煤焦化工的兩大基地。全國人大代表、烏海市市長高世宏認為,企業的發展如果僅滿足於過去資源型地區粗放型的發展方式,不走轉型發展之路,肯定沒有前途。“傳統企業要轉變觀念,由‘要我創新’變成‘我要創新’。”

在地處中部的湖北,一場淘汰落後産能的攻堅戰,也在逐步深入。

壓減過剩鋼鐵産能338萬噸,淘汰落後鋼鐵産能476萬噸,關閉退出煤礦158處,化解過剩煤炭産能1011萬噸,提前兩年超額完成國家下達任務……淘汰落後産能,這是湖北在兩年前交出的答卷。

2017年,湖北又採取沿江化工産業整治、危化企業搬遷、淘汰落後産能、水泥錯峰生産等超常規政策措施。全省三年壓減煉鋼産能任務一年完成,化解過剩産能338萬噸,關閉8家鋼廠,清除15家、180萬噸“地條鋼”企業。

“騰籠換鳥”,讓新興産業更有活力

一個個煙囪轟然倒下,一條條生産線黯然退場。淘汰落後産能,損失的工業産值以百億計。但是,其為先進産能讓渡出環境容量和市場空間,價值不可限量。

湖北省經信委主任王祺揚介紹,如今的湖北主要産業呈現“舊穩新快”的特徵,裝備製造成為拉動工業的第一動力,中高端先進製造、高新技術類産業強勁增長,耗能偏高、産能過剩的原材料類産業增速放緩。

作為內陸省份、老工業基地和重化工業大省,湖北産業的“騰籠換鳥”並不容易。

面對存量巨大的傳統産業,湖北沒有簡單將其視為包袱,而是注入新思維、新模式、新技術,增加技改升級新投入,讓先進製造業成為産業主流。2016年底,湖北出臺“萬企萬億技改工程”,讓“老樹發新芽”。

除了傳統産業的升級發展,地處我國西南的貴州,正通過一種更先進的技術,讓邊區不再邊緣。

貴陽海信電子有限公司電視液晶屏生産車間裏,一個高約2米的黃色“大傢伙”正傳送一塊65英寸的大屏幕。這是海信2016年底引進的PCBI精密及重型裝配機器人,主要用來生産43英寸以上的産品。

“只需點擊開關,就可以進行自動化生産,不僅能夠降低損壞率,還可以提高生産效率。”貴陽海信電子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依託大數據,企業産品研製及新産品引入週期縮短30%以上,産品不良率降低20%以上,能源節約10%以上。通過“大數據+智慧製造”,企業實現了從産品訂單、研發、原材料採購、生産等全過程的精準監控;通過系列信息化系統,實現信息的互聯互通;通過數據驅動,實行精品戰略,實現全産業製造智慧化升級。

記者了解到,貴州引進112家全球知名大數據企業,組成“大數據+産業深度融合服務隊”,初步形成了一批既懂行業發展、又懂大數據技術的優質解決方案供應商團隊;建設了全國首個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指標評估體系。目前,貴州已培育建成10個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公共服務平臺,涵蓋工業、農業、旅遊、電子商務、金融等領域,形成了較強的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公共服務能力。

産業升級,加速實體經濟跨越發展

近年來,貴州運用大數據理念和技術,從全領域、全社會、全維度等各環節向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轉型,開展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僅驅動實體經濟生産技術更新、商業模式創新和産品供給革新,更推動實體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新舊動能轉化。2017年,全省電子信息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6.3%,成為全省工業第二大增長點;電信業務總量同比增長146.2%,電信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4.3%,兩項增速均位列全國前列。

不久前,貴州省政府印發了《貴州省實施“萬企融合”大行動打好“數字經濟”攻堅戰方案》。今年起,貴州將實施“萬企融合”大行動,推進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加快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在貴州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局長馬寧宇看來,無論是“鳳凰涅槃”還是“騰籠換鳥”,都形象準確地説明了“轉方式、調結構”的重大意義和方向路徑。

馬寧宇説,騰籠不是空籠,要先立後破,還要研究“新鳥”進籠“老鳥”去哪兒。要著力推動産業優化升級,充分發揮創新驅動作用,走綠色發展之路,努力實現“鳳凰涅槃”。在貴州,用大數據推動傳統産業升級換代,就是“騰籠換鳥”;發展大數據産業,培育新動能,就是“鳳凰涅槃”。

2017年,湖北工業投資、技改投資分別達12712億元、4959億元,增幅分別達11.9%、61.1%。從産業結構看,湖北汽車、裝備製造、計算機通信等優勢産業保持15%左右高速增長,高技術製造業增長14.9%,新舊動能轉換逐步加快。2018年是湖北滾動實施“萬企萬億技改工程”的關鍵一年,全年技改投資規模在5000億元以上。

對此,王祺揚表示,湖北傳統産業佔比下降正在加速轉型,經濟發展“綠色含金量”提高,特別是第三産業實現增加值比重超過第二産業,實現了“三二一”良性格局。

而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過去的30多年裏廣東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廣東省社科院競爭力研究所所長丁力看來,長期高速增長積累下來的深層次結構矛盾也要比別的地方暴露得更早、更充分,由於長期低附加值勞動密集型産業發展,廣東承受了沉重的人口和環境壓力。

廣東將珠三角勞動密集型産業向東西兩翼、粵北山區轉移,騰出空間發展先進製造業,而轉移到粵東西北地區的製造業形成産業轉移園,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綜合來看,“騰籠換鳥”的關鍵在於自主創新,沒有自主創新,就沒有産業升級;同時也要堅持企業主體、政府推動、市場引導,更多地運用市場機制、經濟手段打贏結構升級攻堅戰。(記者 程遠州 吳勇 黃嫻 李剛)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石璐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