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西安:青年創業熱讓古城煥發新活力

2018-05-03 17:2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西安“小蠻腰”團隊創始人張曉潤(右)、宋少峰(左)、鄒晨與他們製作的部分3D打印作品合影(4月27日攝)。2016年,張曉潤、宋少峰、鄒晨三位在不同公司做3D打印研發的年輕人在西安成立了自己的“小蠻腰”文創公司,走上了“科技+文創”的道路,將文化、藝術和科技融合在一起,跨界創業。

近年來,隨著西安市不斷加強對優勢産業、人才引進、商業稅收等方面優惠政策的扶持力度,創業創新環境的逐步改善。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摒棄了找個“鐵飯碗”的就業想法,加入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行列,掀起了自主創業的熱潮,讓“十三朝古都”煥發出新的活力。

據悉,截至2018年4月底,西安市已累計建成眾創載體495個,眾創載體總面積1599.52萬平方米,累計入孵企業、團隊14505家。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西安“小蠻腰”團隊創始人張曉潤(左)、宋少峰、鄒晨(右)與他們自己製作的3D打印X-TANK合影(4月27日攝)。 2016年,張曉潤、宋少峰、鄒晨三位在不同公司做3D打印研發的年輕人在西安成立了自己的“小蠻腰”文創公司,走上了“科技+文創”的道路,將文化、藝術和科技融合在一起,跨界創業。

近年來,隨著西安市不斷加強對優勢産業、人才引進、商業稅收等方面優惠政策的扶持力度,創業創新環境的逐步改善。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摒棄了找個“鐵飯碗”的就業想法,加入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行列,掀起了自主創業的熱潮,讓“十三朝古都”煥發出新的活力。

據悉,截至2018年4月底,西安市已累計建成眾創載體495個,眾創載體總面積1599.52萬平方米,累計入孵企業、團隊14505家。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西安“木有話説”工坊的創始人李龍在進行木製品打磨(4月13日攝)。1992年出生的李龍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酷愛傳統木工活,在他的打磨下,粗糙的木塊變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實用物件。2015年大學畢業後,他將自己的愛好轉變為創業動力,在西安成立了自己的“木有話説”木工坊。

近年來,隨著西安市不斷加強對優勢産業、人才引進、商業稅收等方面優惠政策的扶持力度,創業創新環境的逐步改善。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摒棄了找個“鐵飯碗”的就業想法,加入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行列,掀起了自主創業的熱潮,讓“十三朝古都”煥發出新的活力。

據悉,截至2018年4月底,西安市已累計建成眾創載體495個,眾創載體總面積1599.52萬平方米,累計入孵企業、團隊14505家。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西安“木有話説”工坊的創始人李龍(右二)在指導初學者進行木製品打磨(4月13日攝)。1992年出生的李龍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酷愛傳統木工活,在他的打磨下,粗糙的木塊變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實用物件。2015年大學畢業後,他將自己的愛好轉變為創業動力,在西安成立了自己的“木有話説”木工坊。

近年來,隨著西安市不斷加強對優勢産業、人才引進、商業稅收等方面優惠政策的扶持力度,創業創新環境的逐步改善。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摒棄了找個“鐵飯碗”的就業想法,加入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行列,掀起了自主創業的熱潮,讓“十三朝古都”煥發出新的活力。

據悉,截至2018年4月底,西安市已累計建成眾創載體495個,眾創載體總面積1599.52萬平方米,累計入孵企業、團隊14505家。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西安“娃娃公益藝術衍生品平臺”的創始人劉瑞在西安美院藝創空間為其提供的工位上製作手工布袋(4月18日攝)。西安美院大四學生劉瑞即將畢業,她創立了“娃娃公益藝術衍生品平臺”,徵集困難家庭特殊兒童的畫作,進行藝術設計,包裝成不同的産品,線上銷售後再回饋給這些孩子,致力於有溫度的創業。

近年來,隨著西安市不斷加強對優勢産業、人才引進、商業稅收等方面優惠政策的扶持力度,創業創新環境的逐步改善。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摒棄了找個“鐵飯碗”的就業想法,加入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行列,掀起了自主創業的熱潮,讓“十三朝古都”煥發出新的活力。

據悉,截至2018年4月底,西安市已累計建成眾創載體495個,眾創載體總面積1599.52萬平方米,累計入孵企業、團隊14505家。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上圖為特殊兒童的畫作;下圖為“娃娃公益藝術衍生品平臺”根據特殊兒童畫作設計製作的玩偶(4月18日攝,拼版照片)。西安美院大四學生劉瑞即將畢業,她創立了“娃娃公益藝術衍生品平臺”,徵集困難家庭特殊兒童的畫作,進行藝術設計,包裝成不同的産品,線上銷售後再回饋給這些孩子,致力於有溫度的創業。

近年來,隨著西安市不斷加強對優勢産業、人才引進、商業稅收等方面優惠政策的扶持力度,創業創新環境的逐步改善。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摒棄了找個“鐵飯碗”的就業想法,加入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行列,掀起了自主創業的熱潮,讓“十三朝古都”煥發出新的活力。

據悉,截至2018年4月底,西安市已累計建成眾創載體495個,眾創載體總面積1599.52萬平方米,累計入孵企業、團隊14505家。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西安“小咔體育”的團隊成員在3W眾創空間的工位上討論即將要推出的新一期自媒體視頻(4月28日攝)。“小咔體育”于2015年成立,7位成員全部為“90後”,他們在做以陜西體育為主要內容的視頻自媒體。

近年來,隨著西安市不斷加強對優勢産業、人才引進、商業稅收等方面優惠政策的扶持力度,創業創新環境的逐步改善。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摒棄了找個“鐵飯碗”的就業想法,加入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行列,掀起了自主創業的熱潮,讓“十三朝古都”煥發出新的活力。

據悉,截至2018年4月底,西安市已累計建成眾創載體495個,眾創載體總面積1599.52萬平方米,累計入孵企業、團隊14505家。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西安智水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之一徐冰(左)在位於3W眾創空間的辦公室工作(4月28日攝)。畢業于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的徐冰與眾多同伴一起于2017年9月成立公司,致力於智慧城市區域大氣環境綜合治理的整體解決方案,目前公司已申請了32項相關專利,研發出多種設備,並投入到實際應用中。

近年來,隨著西安市不斷加強對優勢産業、人才引進、商業稅收等方面優惠政策的扶持力度,創業創新環境的逐步改善。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摒棄了找個“鐵飯碗”的就業想法,加入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行列,掀起了自主創業的熱潮,讓“十三朝古都”煥發出新的活力。

據悉,截至2018年4月底,西安市已累計建成眾創載體495個,眾創載體總面積1599.52萬平方米,累計入孵企業、團隊14505家。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西安風向標航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創始人之一的徐非在位於頤高萬創的工作室組裝一架載人無人機搭載平臺模型(4月27日攝)。該公司于2016年成立,主要進行無人機航飛與外業數據採集、4D數字化産品生産等。

近年來,隨著西安市不斷加強對優勢産業、人才引進、商業稅收等方面優惠政策的扶持力度,創業創新環境的逐步改善。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摒棄了找個“鐵飯碗”的就業想法,加入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行列,掀起了自主創業的熱潮,讓“十三朝古都”煥發出新的活力。

據悉,截至2018年4月底,西安市已累計建成眾創載體495個,眾創載體總面積1599.52萬平方米,累計入孵企業、團隊14505家。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2575.1.jpg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