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國企去杠桿駛入快車道

2018-05-15 08:30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促使高負債國企資産負債率回歸合理水平
國企去杠桿駛入快車道

5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加強國有企業資産負債約束的指導意見》,並對國企去杠桿提出要求。這是一個多月以來,中央會議第二次就國企降負債和去杠桿作出部署。專家指出,中央對國企去杠桿問題高度重視,在當前毫不鬆懈的政策環境和資産負債約束、結構性去杠桿、分類管控等手段支持下,國企去杠桿正駛入快車道。

國企資産負債率仍然偏高

5月11日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還指出,要堅持全覆蓋與分類管理相結合,完善內部治理與強化外部約束相結合,通過建立和完善國有企業資産負債約束機制,強化監督管理,做到標本兼治,促使高負債國有企業資産負債率儘快回歸合理水平。

此前4月2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也明確,要以結構性去杠桿為基本思路,分部門、分債務類型提出不同要求,地方政府和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要儘快把杠桿降下來,努力實現宏觀杠桿率穩定和逐步下降。

“兩次會議的密集關注體現了中央對國企降杠桿和防範金融風險的高度重視。當前不少企業債務和杠桿率高,這可能産生一定收益,但同時也帶來較大風險,而且最終可能由銀行買單,對整個金融系統産生不良影響。”北京科技大學企業與産業發展研究所所長何維達對本報記者分析。

近幾年,去杠桿、減負債是國企經濟運行中的重要任務。據國資委數據,2017年國企資産負債率比上一年下降0.4個百分點,為65.7%。不過,這一水平仍處高位。同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産負債率為55.5%。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馮俏彬對本報記者表示,國企去杠桿是目前經濟工作的當務之急。資産負債約束有望給出國企資産負債的上限標準,結構性去杠桿和分類管控則針對不同企業的實際情況,從而對國企去杠桿起到更好的指導作用。

運行好轉也要持續去杠桿

“如果把企業經營中的資金、資本比喻為血液,去杠桿、降負債就是要想辦法‘止血’、‘補血’、‘造血’。”國資委副秘書長彭華崗這樣形容去杠桿的重要性。事實上,近年來為降低國有企業負債率,監管部門已出臺多項措施。

在“止血”方面,既要加大清理不良資産,降低虧損;也要防控高風險業務等,把“出血點”止住。例如,國資委確定針對三大類企業的資産負債率控制標準,其中工業企業為70%,非工業企業為75%,科研設計企業為65%,以更加精準地控制風險;此外,把98家中央企業進行業務分類,將負債水平超過了警戒線、償債能力比較弱的企業納入重點管控,控財務杠桿等。

在“補血”方面,本輪去杠桿主要是通過引入各類資本,優化結構實現良性發展,包括增股權融資、通過債轉股增加資本等。2017年中央企業通過股票市場和産權市場融資超過3500億,對央企資本結構有很好的優化。目前已有17家中央企業和有關機構簽訂了債轉股的協議,債轉股的框架協議達到了5000億。

一系列的舉措取得了初步成效。國資委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末,中央企業平均資産負債率為65.9%,較年初下降0.4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地方國有企業負債情況亦有所好轉。

以去杠桿倒逼國企改革

當前,對於不少國有企業來説,負債率和銀行貸款餘額偏高仍是不爭的事實。專家分析,去杠桿一方面是要解決負債率偏高這個當前最突出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國有企業改革的需要。

在馮俏彬看來,國有企業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而去杠桿就是其中最為突出的一個點。把這個當務之急解決好,想辦法把負債率降下來,可以同步清理僵屍企業、淘汰落後産能,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尋找更大空間,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步伐。

“從長期來看,還是要加強市場化改革,讓國有企業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主約束的市場主體。當企業因為投資失誤、經營不善而出現資産負債率過高的情況時,債務方面的風險可由企業自行承擔,必要的時候進行破産退出或者兼併重組,強化國有企業作為市場經營主體的責任。”馮俏彬説。

專家同時指出,本輪國企去杠桿是在中央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作為2018年重要任務時提出來的,同時新一輪國企改革也正處於攻堅突破的階段。在此背景下,去杠桿的推力可能會更強。不久前,國資委已明確表示,要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到2020年央企平均資産負債率比2017年底再降低2個百分點。隨著一系列更具體、更有力的國有企業資産負債約束措施落地實施,國企去杠桿有望取得實質性突破,並探索建立起長效機制。(記者 李婕)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