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從全國牛奶生産強縣40年變化看我國“奶瓶子”發展

2018-06-30 17:42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石家莊6月30日電 題:從全國牛奶生産強縣40年變化看我國“奶瓶子”發展

新華社記者 郭雅茹、許蘇培

40年前,我國乳品還是婦孺、病人購買的保健奢侈品。經過40年的發展,我國奶業發展提質增效,“奶瓶子”質優量足。

河北省行唐縣有40多年的奶牛養殖歷史,是奶牛養殖傳統大縣,全國牛奶生産強縣。可以説,行唐縣的奶業發展,是我國奶業發展的縮影。

20世紀70年代,行唐縣的農民們相繼在房前屋後養起了奶牛。“哪有地就在哪養一兩頭,依靠奶牛致富是當時大多數人的想法。”行唐縣畜牧工作總站黨組成員、奶辦主任蓋連義説。

行唐縣余底村翟耀增養殖奶牛已整30年,“當時的牛只有棒子和棉籽餅吃,豬吃啥牛就吃啥。”翟耀增回憶説,那時候每頭牛日産奶量才3到10斤。

不僅奶牛的生存環境差,奶的生産方式也很原始。沒有製冷設備,只能把奶桶浸到冷水裏,人工攪拌冷水冷卻原奶。“沒有機器,一個人一天只能給四五頭牛擠奶,又苦又累。”翟耀增説。

數據顯示,1990年,中國人均佔有的奶僅為4.2公斤,奶類産品仍是幼兒、老人和病人的營養食品。

此後,我國奶業獲得較大發展,牛奶敞開供應,乳製品種類繁多,大中城市“吃奶難”的局面得到改變。“1997年,我們擴大了養牛規模,成立了奶站,統一負責周邊的收奶工作,比原來規範了一些。”翟耀增説。那一年,我國牛奶總産量達663萬噸,比1980年增長4.8倍。

到了2000年,原農業部的一份報告顯示,我國大中城市奶類消費正在從保健食品轉向生活必需品,消費結構和方式出現了積極的變化,奶類消費在居民消費支出中所佔比重穩步上升。

2001年,由於國家對奶業安全的要求不斷提高,翟耀增建立了擠奶大廳,可同時容納50多頭奶牛,周圍養牛散戶統一擠奶,再由企業集中收購。同全國大多數地方一樣,行唐縣的生鮮乳收購工作較過去更加規範。

之後幾年,行唐縣奶業一直穩步發展。到2007年,行唐縣奶牛存欄一度高達13.6萬頭,奶牛存欄總量位居全國第三。

“那一年虧了四五十萬(元)。”想到10年前那場浩劫,翟耀增依然心有餘悸。2008年發生的三聚氰胺事件給全國乳業造成巨震。受此影響,行唐縣奶牛存欄量銳減至9.47萬頭,當地4家乳品企業相繼倒閉。

“如果沒有政府支持,我就堅持不下去了。”翟耀增説,從2008年起,國家和地方多次出臺政策,安排專項資金,用於支持奶牛標準化養殖場和小區建設,翟耀增的余底奶牛養殖小區也越來越規範。

4年前,翟騰接過父親翟耀增的班。“為了提升生鮮乳質量,我們引進了TMR全混合日糧飼料攪拌機。”翟騰説,這種攪拌機能按照奶牛不同飼料階段的營養需要,將切斷的粗飼料和精飼料以及微量元素等添加劑混合,達到科學喂養的目的。“不僅如此,牛舍更‘豪華’了,奶牛生活的舒適度提升了,日單産量也從過去的16公斤左右變成30多公斤。”目前,小區存欄1000余頭,並與企業長期簽訂生鮮乳供銷協議。

奶牛飼養水平的提升,帶動了牛奶質量的提升。2017年,我國生鮮乳乳蛋白率抽檢平均值3.2%,乳脂肪抽檢平均值3.8%,達到發達國家水平。今年初,據原農業部監測,我國生鮮乳産品的抽檢合格率達99.8%,三聚氰胺等違禁添加物抽檢合格率則連續9年保持在100%。原農業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國生鮮乳的質量水平處於最好時期。

不僅如此,我國乳品主要加工裝備和技術水平已經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多個企業的多款産品多次獲得國際大獎。飛鶴乳業的嬰幼兒奶粉、現代牧業的純牛奶等獲得世界食品品質評鑒大會金獎,君樂寶嬰幼兒奶粉通過全球食品安全標準頂級認證。

但同時,業內人士認為,我國乳製品消費仍有較大增長空間。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奶類人均年消費量110公斤左右,我國只有36.2公斤,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世界衛生組織把人均乳製品消費量作為衡量一個國家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為不斷提高奶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大力推進奶業現代化,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進奶業振興保障乳品質量安全的意見》,全面部署加快奶業振興,保障乳品質量安全工作。

我國奶業的發展,是我國人民40年來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的表現之一。翟騰表示,“隨著生活越來越好,我國奶業質量的不斷提升,我們相信,不僅喝奶的國人會越來越多,而且越來越多的國人會選擇國産奶。”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