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新聞辦就“與教育改革發展同行”
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

2018-09-05 14:04 來源: 中國網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8年9月5日(星期三)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廳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請5位優秀教師代表圍繞“與教育改革發展同行”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

圖為見面會現場。中國網 張若夢

國新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 襲艷春: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記者見面會。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大家可能已經了解到,我們已經請到了很多行業的優秀代表,圍繞改革開放來和大家做一個互動交流。

今天請來的是五位優秀教師的代表,因為大家都知道,教師節快到了,我們覺得這個時機把幾位老師請出來和大家聊聊天,應該是最合適的時候。首先,我先介紹一下幾位老師,他們是:浙江省杭州學軍中學校長陳立群先生;甘肅鋼鐵職業技術學院呂傑老師;西安交通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陶文銓老師;江西省宜春市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支月英老師;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盛澤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薛法根老師。下面,請五位老師分別和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紹,也和大家聊聊天,説一説他們平時的工作,包括和孩子們在一起是怎麼樣一個情況。先請陳立群老師。

浙江省杭州學軍中學校長 陳立群: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我叫陳立群,2015年從杭州學軍中學校長崗位上退下來以後,現在支教,擔任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臺江縣民族中學的校長。我來自杭州臨安,1974年高中畢業,是恢復高考以後的第一屆本科畢業生,自1985年開始擔任高中校長,並且從農村高中乾到杭州市裏的一流重點高中,再到現在的國家級貧困縣的民族高中。30多年的校長生涯我看到了中國教育的巨大變化,看著一屆一屆的畢業生走進大學,看著一個個學生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目標,看著一個個家庭脫貧,我深切地感到,只有通過教育才能讓我們的孩子最大限度地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只有通過教育才能夠快速地提升國民的素質水平,只有通過教育才能夠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謝謝大家。

襲艷春:

謝謝陳老師,下面請呂傑老師介紹。

甘肅鋼鐵職業技術學院教師 ​呂傑:

尊敬的媒體朋友們大家好,我叫呂傑,1991年畢業于甘肅鋼鐵職業技術學院,在企業一線從事焊接工作18年,師傅經常對我説一句話,無論做什麼工作,一定要做到最好,速度第一,質量第一,正是這種工匠精神使我在很多的大賽當中獲得佳績,也成長為企業的技術骨幹、首席技師。2009年我重返母校,走上了三尺講臺成為了一名焊接實訓教師,希望能夠將自己的技術技能傳承給更多的人,實現更大的價值。2014年以我名字命名的“呂傑焊接創新工作室”掛牌成立,“跟蹤焊接科技前沿,引領焊接技術進步”是我們的工作理念,“進行技術交流、技術傳承、技術服務”是我們的工作目標。這些年服務企業、服務社會,我們帶著學生解決了大量的焊接技術難題,為企業創效近千萬元。同時也非常榮幸的獲得了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獎,全國最美教師,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今天非常高興能夠參加這個見面會,希望借此平臺,讓大家了解職業教育。謝謝。

襲艷春:

謝謝呂傑老師。下面請陶文銓院士介紹。

西安交通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 陶文銓:

大家早上好,我叫陶文銓,西安交通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士,1956年交通大學從上海遷到西安,我是交大西遷以後第一屆到西安報到的學生,今年準80歲。我在交大西遷教授愛國情懷的熏陶和教育下,1966年西安交大應屆生畢業後一直留在西安交大工作,長期在教學第一線,努力提高教育質量,進行教學改革。至今上過我課的學生已經超過6000人,我已經指導130多位碩士、博士獲得學位。

我從事的研究是熱能傳遞規律,它在能源動力、高新技術、國防領域都有重要應用,也和我們每個人有關係,我們家裏的冰箱、空調,這裡面就有很複雜的熱能傳遞規律。我研究的目的是要提高效率,我們家用的空調80年代是窗式那麼大,現在的挂壁式體積很小,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提高了傳熱的效率。我們的團隊在強化傳熱及計算機倣真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2001年我被評為全國師德先進個人,2003年被評選為首屆國家教學名師,2015年被評選為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去年我們的團隊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創新團隊獎。謝謝。

襲艷春:

謝謝陶院士的介紹,感覺剛才您已經要開始給我們講課了,謝謝您。下面請支月英老師做介紹。

江西省宜春市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教師 支月英:

大家上午好,我叫支月英,來自於江西省宜春市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的鄉村教師,非常榮幸今天能參加見面會。鄉村教師是教師裏面一支特殊的隊伍,很榮幸我是其中一個,在座的肯定有一些人不知道,我的孩子從數量上來説也許不多,可要求我們一專多能,也就是全科老師,什麼課都要求能上,我們看起來很平凡、很普通,但是我們需要有頑強的精神才能堅守,才能使鄉村的孩子對未來充滿希望。我是1980年從故鄉來到了異鄉的鄉村學校三尺講臺,現在為止已經38年半了,我一直沒有離開過,因為那裏需要我,孩子們需要我。只要我還能教的動,我會繼續堅守在那裏,孩子們對我太重要了。我的教育歷程和改革開放的時間差不多,可以説我是農村教育變化的親歷者,也是農村社會發展的見證者。我願意把我對改革開放變化的感受和各位媒體記者交流,謝謝大家。

襲艷春:

謝謝支老師,支老師剛剛在休息室和我講,一會兒和大家説點什麼好呢,大家是不是對我們那兒也不太了解,剛才聽支老師一談,我們都很有帶入感,能夠想象到您面對自己學生時娓娓道來,教各種科目時的樣子。最後有請薛法根老師做介紹。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盛澤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 薛法根:

媒體朋友們,大家好,我叫薛法根,看這個名字有點土,但是帶著點新鮮的泥土的氣息,我出生在農村,工作在農村,現在在蘇州市盛澤試驗小學教育集團工作,語文老師兼校長。我是1988年參加工作的,初次登上講臺的感覺就像初戀,有點羞澀,有點不安,但是又有點期待。1998年,我30歲的時候非常幸運的成為江蘇省當時最年輕的小學語文特級教師,之後的20年我用自己的努力,讓特級教師成為名副其實的稱號。有人經常勸我説,你一直在農村工作,怎麼不到大城市去呢?我一直這樣想,農村的孩子更需要遇到好的老師,農村的學校更需要好的校長,所以我想,我的名字當中有個“根”,我想成為一棵樹,而不是一隻鳥飛來飛去,所以30年一直在農村學校工作。我一直有一個偉大的夢想,做老師、做校長,一定要成為像陶行知那樣的鄉村教育家,這個夢想就像遙遠的地平線,可能永遠達不到,但是永遠會激勵著你,讓你的每一天生活的非常有意義。謝謝。

襲艷春:

謝謝薛老師的介紹,讓我們領略了特級教師的風采。大家從非常簡短的介紹會發現,我們今天請到的五位老師是非常有代表性的,陳老師是中學的校長,呂老師是職業學校的老師,陶老師是大學老師,支老師是鄉村女教師,薛老師是鄉鎮,也就是比鄉村略微靠近城市地區的老師,一會兒和大家互動時大家會有很多收穫,能夠了解到非常多的信息。下面開始提問。

中央電視臺記者: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剛才聽了老師們的介紹,在座的都是在教育一線非常傑出的老師代表,請大家結合各自的工作經歷談一下對改革開放40年以來教育方面的發展變化,以及各自自身的變化。謝謝。

陶文銓:

我説一下高等教育的變化,我個人認為,改革開放40年以來,高等教育的變化很重要的一點是建立和健全了學位制度。我們國家在改革開放前是沒有學位制度的,所以招收應屆生是不授學位的,改革開放之後我們建立了學士、碩士、博士的三級學位制度,1984年國務院批准首先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西安交大等22所院校建立研究生院,加強對碩士、博士培養的指導。應屆生的招生數字也大幅增長,我是1962西安交大畢業,考上西安交大研究生,那是國家第一次招考研究生,整個學校只有14名,但是今年西安交大有5248個碩士,1402個博士,是改革開放初期的300多倍,大量高質量的研究生的培養,對我們國家高等教育和科學事業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團隊所取得的科研成績大部分都是在研究生在讀期間在導師指導下完成的,我本人年齡比較大,有幸見證了40年的研究生教學的改革,我們努力探索怎樣培養高質量研究生,我們摸索出了24個大字,“課程與時俱進、重大項目引領、著力品行養成、導師立德樹人”,我們這24個大字在摸索過程中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也得到了同行的好評。謝謝。

襲艷春:

陶老師的語速很快。

陶文銓:

我講課的語速比這還要快。

襲艷春:

您的學生跟上您的語速沒有問題?

陶文銓:

要有適應過程,一個禮拜就適應了,我講課信息量很大。

襲艷春:

在一節課裏面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陳校長也有話要講。

陳立群:

我從一個中學老師、中學校長的角度談一下這個問題,我用幾個少、幾個多來歸納一下。我感覺沒有完成12年基礎教育的孩子現在越來越少了,單位班級的人數現在越來越少,大家都在進行小班化的嘗試。教師的低效勞動時間越來越少了,我參加工作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要準備一份練習、準備一份試卷是要用鋼板蠟紙刻出來,再用油印機一張一張推出來,很費勁,也很費時間。

與此同時,有幾個多:一個是現代化的校園、現代化的教學設施越來越多,高學歷的教師越來越多,重視孩子教育的家長越來越多。我現在在的民族地區,有時候開一個家長會,到的家長還沒有老師多,這是前幾年,但是現在家長到的比例大了,現在上升到60%、70%的家長都能夠來了,所以重視教育的家長也越來越多了,謝謝大家。

薛法根:

陳校長講的都是有目共睹、看得見的變化,作為老師來講,實際上變化最大的還是在我們的課堂裏面。課堂的變化其實是靜悄悄的,一般人感覺不到的。我講一個故事,小學中有一則寓言叫《狐狸和葡萄》,我在1992年上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們的孩子講不出這個寓言的道理,都是聽老師講的。到了2002年,我第二次上這篇課文,我剛剛提出這個問題,孩子就七嘴八舌的搶著回答。我就在想,十年當中是不是孩子變得越來越聰明了,仔細一問,發現我們每個孩子手裏都有一本《課課通》或者《一課通》,孩子擁有了課外的學習資料,能自學了,這對老師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到了去年我第三次上這篇課文,剛剛上完之後一個小朋友舉手提問了,他説,老師,狐狸無論怎麼樣都吃不到葡萄,它找一個藉口放棄了,不是很快樂嗎?如果它一定要吃到這個葡萄,不是很痛苦嗎?放棄也是一種智慧。小朋友還説,我從網上看到,醫院裏有一種療法叫“酸葡萄療法”。網絡時代,我們孩子的學習能力,學習意識,遠遠超過了教師的想象。我在師範的時候老師説,要給學生一碗水你要有一桶水,現在看來有一桶水是不夠的,還要常流水,還要不斷的學習,這就是學生改變,推動教師改變,推動教育的改變,我們常常説計劃趕不上變化,孩子變得太快了、太大了。一個合格的先生一定要首先成為永遠的學生,要不斷的學習,這就是我們最大的變化。

​呂傑:

我説一下我們職業教育的變化,因為我是職業教育的老師,説到職業教育,在我們中國發展淵源流長,但是真正蓬勃發展和壯大,是在改革開放以後,尤其是我們學校,在國家出臺大力扶持職業教育政策後,職業教育確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學校從建校至今,特別是焊接專業,在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的資金扶持下,我們的焊接設備從原來的10台發展到現在的400多臺,同時還配備了3台焊接機器人,培養了自動化焊接的學生,實現智慧化焊接,場地擴大到原來的5倍以上,能夠實現各種常用方法的焊接,並且能夠承擔各級各類的大賽。所以我們對職業教育這塊,我們在培養技術技能性人才時,老師信心滿滿。謝謝大家。

支月英:

我就講我們學校的情況,我今天帶來了一幅圖,比較小,從圖上可以看出,我們的學校從前的泥巴房可以説漏風漏雨,一點都不誇張,現在變成了全封閉的校園,現代化的教學設備,最美的房子是學校。在教師這一塊,以前基本上沒有人去偏遠的地方任教,這幾年一年比一年多了,而且要求去支教,因為生活條件各個方面學校的環境等等都很好了,我看到孩子們走出校門,看到他們的背影我就有一種莫名的幸福感和感動。我在山裏38年半,我值了,我很欣慰。謝謝。

路透社記者:

各位老師你們好,我今天想問一下中國教育資源的問題,特別是現在政府支出對教師的薪水和設備方面是否足夠?還有教師的待遇等等問題。我們認為這些問題很多都發生在小城市或者農村地區,關乎到教師的生活和教學資源。我想問一下你們對這些問題的看法,以及你們認為在教育領域政府應該做哪些工作來支持教育的發展?謝謝。

陳立群:

我以前在杭州城市的學校擔任校長,現在在國家級貧困縣的學校擔任校長,無論從城市還是到現在的國家級貧困縣,我的感覺,學校裏面的所有教育資源各個方面,這些年來有了非常巨大的進步,設施設備、各個方面都非常好,包括教師的待遇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包括我現在的學校,我看到買車的老師越來越多。最基層的鄉村一級,比如有些學科教師不夠,我這個學校在縣城裏,會到鄉村去遴選一些好的老師上來,選了以後,比如他可以教高中,他們不願意來,他説如果我們到你那個學校就會一個月少2千塊錢,説明我們有專門針對鄉村老師的補助。從我從教、做校長30多年來發展變化的過程來看,教育整體的發展確實非常快。當然,怎麼樣能夠在快速發展當中做的更加均衡,這是一個永遠的話題,我們都在朝這個方面更進一步的努力。謝謝。

薛法根:

我是來自農村的學校,我們集團有4所學校,有的是在鄉鎮,有的是在偏遠農村,教育資源的配置給我們帶來新的思考。第一個是國家免費義務教育的實施,每個孩子都是免費上義務教育的,包括一些孩子的書本費、午餐費,政府都是免費的,讓每個孩子都能夠有學上,上好學。第二個是做到教育資源的均衡。我們實行的是集團化辦學,共享優質的教育資源,比如優秀的教師都要定期到農村的校區進行交流,包括校長、特級教師,都要到農村輪流支教,這樣的話農村的孩子也能和城市、城鎮的孩子一樣享受優質的教育。第三個是優質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政府加大投入,包括生均公用經費,政府給的是比較充足的,包括校捨得改造,都是可以看得見的。總之,這兩年我們越來越感覺到政府對教育的投入,感覺到對教師的關懷,農村交流的教師還有鄉村教師的補貼,感到非常的溫暖。謝謝。

呂傑:

因為我是職業教育,我們學校有中職和高職,高職大專,中職技校,前幾年我們大專收學費,中職是省內、農村的小孩不交學費,但是城市的小孩需要交學費。從去年開始,中職學校的學生無論來自城市還是農村,大家都是不收一分錢學費的。謝謝。

支月英:

我是在山區,我最能代表鄉村學校,國家這方面的政策確實是好,我們有一定的進山費用,所以教師現在願意去邊遠山區任教,就是有了幸福感。因為國家這塊的政策好,我們那邊地方政府還加了“8個1”,就是給每個教師一部電動車、一個電飯煲、一間房、一個衛生間等等優厚的條件,國家政策確實好了,教師幸福感有了。我就補充這點,謝謝。

陶文銓:

大學裏面最近一段時間國家的投資越來越多,我認識的同行,美國的同行、英國的同行都羨慕中國大學教師經費比他們富餘,他們埋怨政府投資越來越少。

襲艷春:

幾位教師結合各自的角度都説了,我也補充幾句。我覺得中國的教育可能和每一個中國人切實利益都緊密相關,所以政府高度關注,剛才幾位教師也都介紹了這些年來的發展變化,有目共睹。我們也要看到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期待更高,怎麼樣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期待,是我們所有在座老師的共同願望,我相信也是我們所有部門要一起努力的方向。繼續提問。

新華社記者:

我有兩個問題,第一,關於鄉村教師待遇和生活水平。各位在鄉村從事教學工作的老師們,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中國的城鄉教育還是存在著一定差距的,國家也一直在鼓勵和激勵年輕優秀的人才到鄉村去支教或者從教,來提升鄉村教育水平,現在的情況是怎麼樣的?可否談一談近年來的變化,你們的身邊是否出現了更多的優秀人才從事鄉村教育?第二,提給陶老師,您是第一批交大西遷之後的本科生,我想知道您在第一次走上講臺成為教師時,那時候西安交大的學生是什麼樣子的?不知道您現在是否還從事本科的教學工作,這些學生有什麼樣的變化?想要培養更多高素質的科研人才,對現在的中青年大學教師您有什麼樣的建議?謝謝。

支月英:

剛剛講到了鄉村和城鎮的差距,鄉村學校的建設都比較好了,農村的家長比以前更重視教育了。當然鄉村教育和城市教育還存在著差距,因為從目前來説,農村孩子的家長很重視教育,但是還有部分的家長在外面打工,兒童留在家裏由爺爺奶奶看管,爺爺奶奶又是體弱多病。在山區教書,我們比城裏老師的壓力和負擔更重。總體來説,農村家長綜合素質的提高也已經在路上,希望農村的教育越辦越好。謝謝。

薛法根:

鄉村教育和城市教育,其實差距最大的是教師。因為硬體設施現在在國家的投入下,差距逐年在縮小,甚至在發達地區基本上沒什麼太大差異。要把一些好老師留在農村,有三條:一是事業留人,要給他一個廣闊的空間,能夠成就一番事業。我們盛澤實驗小學從98年我成為第一個特級教師到2014年又有兩個評為特級教師,2016年又有一個,今年又有一個,一共有5個江蘇省特級教師在一個鄉村學校,這些老師在我們學校和在大城市一樣,有廣闊的平臺,這樣他們就能留的下來,也能成為好教師。二是感情留人。要給老師更多的關心關懷,我們學校有一個做法,所有的行政人員在三年當中一定要到一個老師家裏去進行一個小時的家訪,要真正聽老師內心的聲音和需要是什麼,感受到關心以後,他就能留得下來了。三是待遇留人。我們地區對農村教師要提高一級工資,有下鄉補貼,在其他的福利待遇方面盡可能給予比較好的待遇,這樣的話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好教師就能留在鄉村,特別是青年的優秀教師和人才就留在了鄉村。

陶文銓:

我是1983年美國回來以後開始上本科生的課,現在還在上。這兩個階段的學生各有優缺點,現在的學生眼光寬、視野寬、腦子靈活、性格活潑,相對的缺點是靜下來做學問的不如80年代那批的學生。80年代那批學生靜下來做學問比較好,但是思路眼光都沒有現在的開闊,所以我覺得各有優缺點。這也就聯想到我對中青年教師的想法,現在的青年教師條件很好,比我們那個時候好多了,國家各種津貼配套,機會很多,我覺得一定要靜下心來,能坐冷板凳做學問,不要被社會浮躁的心理所鼓動,過兩天、過兩年就要出大學問大成果,一定要克服這種心理。所以我們15位西遷老教師聯名給習總書記寫信,希望對青年教師加強愛國創業精神的教育,我感到很重要。因為我是西遷學生,我不是教師,所以我沒有簽名,我是西遷的第一批學生,落實到西遷教師這種愛國情懷的熏陶我覺得很重要,要加強艱苦創新的教育,我經常對我們的團隊青年教師講,因為我親身受到幾代西遷教師對我的幫助和教育。謝謝。

德國世界報記者:

各位老師好,我想説的是,在幾年之前的情況或許和今天很不一樣,今天我們看到的情況是有小學學生在每天下午下課後都會參加課外輔導班,這些輔導班非常昂貴,這是現在中國出現的一種新情況、新現象。你們是否擔心這樣的課外輔導班會對學生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比如學生壓力過大,家長出的費用過於高昂等問題?第二個問題,9月1日開學時,播放開學第一課這個片子,我想問,你們對這個問題是什麼看法?

薛法根:

我回答第二個問題。開學第一課辦了很多期,我也和學校的師生一起觀看了。對這個問題,作為一個校長有兩點希望:第一,希望中小學在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時,全社會、社會各界都能夠共同的支持,積極的參與,多提供一些在內容和形式上為學生所喜聞樂見的東西,群策群力,這樣才能夠讓我們的教育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取得比較好的效果。第二,希望開學第一課能夠越辦越好。謝謝。

陳立群:

剛剛提到的第一個問題,我覺得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對孩子的成長要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一個人的成長表現在思想、心理、身體、生活、學業各個方面,現在確實有一種傾向,家長心裏比較著急,會顯得有點急功近利,把學生的時間更多控制在學業上,課堂以外各種類型的輔導班。我認為教育是一個慢活兒,我們平常用的詞也是叫做熏陶、濡染、浸潤,都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人的進步成長是體現在方方面面的,不僅僅是學業這一個指標上。對於校外很多的輔導班,我覺得政府這些年來有過很多文件,有明確的規定,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除了家長的認識提高以外,作為學校教育,這個是主渠道,從怎麼樣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角度,讓孩子在學校能夠獲得更好的教育,從這個角度來進行。我覺得這是整個社會的一個綜合工程,對於這個問題,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謝謝。

經濟日報記者:

在這麼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您印象最深的經歷是什麼,有什麼有意思的體會或者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們這麼多年教育中的故事。謝謝。

​呂傑:

作為職業教育的老師,我説一下職業教育的事情。因為我是實訓的老師,我發現我在教焊接實訓過程中學生非常活潑,動手能力比較強。因為教會了他焊接,焊接就是鋼鐵的裁縫,既會焊又會割,所以在課餘時間他經常在鋼板上繡花、繡名字,或者切一把刀、切一把劍扛上去耍,開始老師認為這是非常危險的,就三令五申的不允許,後來我覺得,不壓抑、不禁止。我們後來開設了鐵藝創作,利用邊角余料,利用課餘時間就可以隨意做,突然發現這些小孩很厲害,做了很多車模,很多小動物也栩栩如生,後來發展到每一個學期都會舉辦鐵藝大賽,極大激發了學生的創作熱情和創作思維、學習興趣,最重要的是還提高了動手的能力。謝謝。

襲艷春:

繼續提問。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臺記者:

我有個問題想問薛校長,您認為要辦好一所學校,最重要的是什麼?謝謝。

薛法根:

這個問題比較大,辦好一所學校有多方面的條件。第一,要有正確的辦學思想。要真正把我們的孩子培養成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立德樹人,對我們學校來講,一個孩子的成長,第一重要的是身心健康,第二是有良好的習慣和品行,第三是學有潛力,打下比較好的基礎,這樣我們才能確定正確的定位,學校辦學的方向和目標,這是第一位重要的。第二,學校要有好的教師,因為這些目標的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實現,都要靠廣大的教師,所以我們要相信他們在這個崗位上教好每一個孩子,讓每一個孩子遇到最好的老師。第三,我們學校要不斷改進我們的管理,要有現代化的學校管理制度,不能再停留在以前的看管,而要真正尊重學生,發揮我們教師的創造力,最好的教育就是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我相信這樣的學校才能真正為師生共同喜愛,才能成為他們成長的地方。謝謝。

人民日報記者:

我們常説教育大計教師為先,馬上要到教師節了,想請各位傑出的教師代表結合自己的感受給我們談談好老師最重要的品質是什麼,怎樣做一名好老師。謝謝。

陶文銓:

教師要熱愛自己所教的專業,教師要熱愛學生。

薛法根:

作為基礎教育來講,一個好老師首先是讓孩子喜歡你,因為老師都有愛,老師愛學生,但是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感受到你的愛。還有要讓你的學生愛上你,愛上你他才能愛這門學科,愛學習。其次是老師要有專業的水平,要能夠真正教好書。

陳立群:

好老師最主要還是要有一種教育情懷,要有一種專業精神、專業素養等。我舉一個例子,我所在的天下苗族第一縣,苗族人口的比例達到98%,孩子從小學習苗語,然後再學習漢語,讓他學習英語非常困難,所以我們的英語成績平均是很低的。在這個過程中,今年高三有一個女生站出來,她説我是臺江縣方召鄉的,我們這個鄉的孩子因為英語吃虧,中考、高考吃虧的太多了,所以我要力爭考上大學,如果考上本科我一定讀英語系,我要回到這個鄉來教英語。今年如她所願,考上了貴州師範大學的英語系,我想,不出意外,四年以後她一定回到她所在的鄉來教英語,這樣的老師一定是教得好的,她有這份情懷在,有這份境界、這份執著在。謝謝。

​呂傑:

我認為一個好老師應該是學生的良師益友,也應該是學生的家長。比如我,今天和我到現場來的,為我服務的我的老師就在下面。謝謝。

襲艷春:

最後一個提問。

中國日報記者:

請問陳校長,您曾經在杭州重點高中任校長,現在在貴州山區支教,您做出這樣的選擇是為什麼?謝謝。

陳立群:

我來自杭州臨安山區農村,是農民的兒子,解決“三農”問題,給他錢總是要花光的,給他送物資,總是要用完的,唯有把農民的孩子培養好,他們的貧困才不會是世襲式的。2016年4月,我到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支教,主要是通過一些講座,2016年8月,應中組部扶貧工作組的邀請,在浙江省杭州市家鄉領導的支持下,我擔任了黔東南州臺江縣民族中學的校長。我認為,一個人的成功就是父母生育的智商能夠得到最大化的發揮,在其走向成功的過程中,旁人有給予幫助的責任和義務,這種幫助不應該帶有任何主觀的訴求,不為功利,不求功德,只為心願。令人欣慰的是,在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下,我所在的臺江縣民族中學從3000多學生,1個食堂、一口鍋燒菜,現在是3個食堂、6口鍋燒菜,輟學的學生從每年100多個到今年大家爭相要來我們學校讀書,已經實現了凈流入,孩子也從一半學生住校到現在所有的學生實現了寄宿制管理,因為有一個前提,我們的家長可能多數都在外面打工,以前放學以後都是孩子滿街跑,現在能夠都留在學校裏。有一個高一女生是孤兒,去年正月回來的時候,她跟著她的表姐去了東莞打工,我一了解到這個情況以後,上午9點鐘開始撥通電話,做她的思想工作,希望她能夠回來,並且我給她銀行卡打錢,我讓她表姐從東莞送到廣州,然後送上高鐵,一路上我和她保持聯絡,提醒她要注意的問題。然後我又派了一個副校長到離我們學校最近的高鐵站去接她,高鐵站離學校2個半小時路程,那天上午9點多聯絡上以後,到晚上11點,終於在晚上11點看到了這個學生。

我認為,所有的幫扶都是暫時的,所有的支教都是要結束的,重要的是能夠增強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的造血功能。黔東南州16個縣市14個是國家級貧困縣,我已經去了其中的15個縣市,義務做報告開講座50余場,接受培訓的校長、老師已經超過1萬人次,儘管比較累,但是能夠在民族地區傳遞先進的教育思想理念,能夠傳遞教育的愛與責任,還是感到很欣慰的。謝謝大家。

襲艷春:

再次感謝五位老師,已經過了一個小時時間,時間並不長。用一個小時的時間,來分享五位老師工作的點滴,分享改革開放40年來的點滴,坦率來講是不夠的,我們只能從某些側面給大家作一點介紹,但就是這一點點介紹讓我也很觸動,教師是一個偉大的職業。我們經常形容教師用的一句詩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應該説幾位老師身上也向我們傳遞著這樣的光芒。教師節快到了,我們也借這個機會,向所有的老師們道一聲祝福,你們辛苦了!謝謝你們給予孩子們的愛和你們無私的奉獻和付出。今天的見面會到此結束,再次感謝五位老師。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王洋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