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助力民間國際合作 共建綠色“絲綢之路”

2018-10-11 14:10 來源: 林草局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助力民間國際合作 共建綠色“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生態治理民間合作國際論壇亮點紛呈

全國政協原副主席羅富和(中)出席論壇併為“福布斯中國荒漠化治理綠色企業”頒獎

國際民間組織和機構代表手觸大屏幕正式建立夥伴關係

“一帶一路”胡楊林生態修復計劃暨生態治理國際合作基金啟動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成員譚光明致辭,提出民間組織參與生態治理要堅持科學治理、堅持廣泛動員、堅持項目帶動、堅持合作共贏。

中國綠化基金會主席陳述賢主持論壇開幕式並宣讀聯合國副秘書長劉振民發來的賀信。

“人類正在面臨日益嚴峻的生態挑戰,沒有一個國家或地區可以免受生態問題的危害。環境惡化與生態退化正在嚴重威脅著人類健康以及我們和子孫後代的生存與發展。因此,生態恢復就成為全人類的共同使命。我們必須眾志成城,共同應對這項挑戰。”

聯合國副秘書長劉振民為此次國際論壇開幕專門發來賀信,指明了全球生態治理的緊迫性和國際合作的重要性。為進一步調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民間組織的積極性,推進“一帶一路”框架下全球生態治理民間組織共建共享機制,9月12日-13日,中國綠化基金會聯合中國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對外合作項目中心,在甘肅省武威市成功舉辦了“一帶一路”生態治理民間合作國際論壇。

此次論壇圍繞“分享中國生態治理經驗,推動民間國際合作,促進生態共建共享”主題,通過主旨演講、專題討論、案例分享、互動對話等形式,深入溝通交流,提出了富有前瞻性、指導性的觀點和意見。中外嘉賓紛紛表示,論壇關注度高、影響力大、亮點紛呈、成果豐碩,是一次深化“一帶一路”倡議、凝聚民間組織力量的重要盛會。

亮點1 為建設綠色絲綢之路共謀對策

“一帶一路”倡議是建設共同繁榮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舉措。加快改善“一帶一路”沿線生態環境,則是推動“一帶一路”國家共同發展和共同繁榮的重要內容和基礎保障。

此次舉辦的“一帶一路”生態治理民間合作國際論壇是一次凝聚力量、共謀發展的國際盛會,得到中國政府、民間組織和國際機構、組織的高度重視。全國政協原副主席羅富和出席論壇併為“福布斯中國荒漠化治理綠色企業”頒獎,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成員譚光明,甘肅省政協副主席尚勳武,中聯部原副部長、中國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艾平,《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副執行秘書長普拉迪普·蒙咖,阿根廷農業工程協會主席奧大維·普瑞澤·帕多出席並致辭。

譚光明指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綠色“一帶一路”建設,民間組織是生態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此次論壇的舉辦對更好發揮“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民間組織重要作用,推動生態治理國際交流合作,共建綠色“一帶一路”具有重要意義。多年來,中國綠化基金會堅持廣泛動員,通過創新參與平臺、豐富參與方式等辦法,引領更多企業和社會公眾積極參與生態治理並取得了顯著成效,社會影響力和關注度不斷提升。《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處副執行秘書長普拉迪普·蒙咖表示,這次國際論壇開得完美,既搭建了生態治理民間合作國際平臺,也是政府、社會組織、企業工商參與生態治理的一個成功結合。

當前,“一帶一路”沿線相當一部分國家土地荒漠化、土地退化問題嚴重。綠色絲綢之路該如何建設?7位來自沿線國家、國際組織的中外嘉賓,發表論壇主旨演講,就目前各領域開展的生態治理舉措、成功經驗和成果、破解難題方案及未來規劃和目標等內容,進行了精彩的闡述和分析,為建設綠色絲綢之路給出了可參考、可借鑒的答案。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防治荒漠化管理中心主任潘迎珍、世界自然基金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盧思騁、國際竹藤組織副總幹事李智勇、中國綠化基金會副主席兼秘書長陳蓬、埃塞俄比亞海爾馬裏亞姆·羅曼基金會高級項目官員馬思凱拉·里拉、沙特阿拉伯沙漠植物協作會主席摩提伯·阿裏·沙特以及武威市委副書記、市長周偉,分別就題為《中國荒漠化治理成就和經驗》《“一帶一路”自然保護》《竹藤發展與生態治理》《“一帶一路”胡楊林生態修復計劃》《非洲綠色長城計劃》《沙漠生態系統恢復》《民勤防沙治沙成績和經驗》等內容展開演講,嘉賓們分享的內容繪就了“一帶一路”生態治理的美麗畫卷,贏得了熱烈的掌聲。

亮點2 “智力對話”引發“頭腦風暴”

荒漠化防治是人類面臨的重要課題和挑戰,而惡劣的生態環境往往伴隨著經濟的落後與生活的貧困。如何修復生態、消除貧困,已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的一大考題,需要國際社會加強交流合作,提供“智力”支撐。

9月13日下午,兩場主題分別為“生態修復與生態共享”和“消除貧困與區域發展”的專題討論,掀起了論壇的新高潮。來自中國、巴西、俄羅斯、日本、孟加拉國等10多個國家的科研單位、民間組織和企業的中外嘉賓們,從具體案例出發,結合各自特點和各國具體情況,暢所欲言,就兩大主題展開“智力對話”,引發“頭腦風暴”。

在“生態修復與生態共享”專題論壇上,3位嘉賓就主題內容進行了案例分享。其中,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三北局局長張煒回顧了中國三北防護林建設40年曆程,以及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寶貴經驗。亞太森林恢復與可持續管理組織副秘書長夏軍著重介紹了示範項目的主題與資金分配和最佳森林恢復模式等內容。俄羅斯無國界河流高級項目官員尤金·索姆諾夫分享了乾旱區域河流治理的寶貴經驗。隨後,8位嘉賓就主題展開了現場對話。他們介紹了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全球環境基金小額贈款計劃的扶持領域,探討了當前中國草原發展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發展規劃,推廣了政府主導、全民參與、科技支撐、政策和法規保護的中國治沙經驗,介紹了巴西生態治理的經驗和做法,闡述了伊朗社會組織在可持續發展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紹了多哥在致力於提高年輕婦女的意識、實現婦女賦權的經驗。同時,多個投身中國生態治理的國際組織,分享了跨國治理的理念與成功案例,並呼籲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其中,探索沙漠中“新大陸”。

在“消除貧困與區域發展”專題論壇上,案例分享更具針對性。來自孟加拉國發展之輪組織主席薩拉姆闡述了婦女在生態扶貧中的角色,並真誠表示,孟加拉國缺乏技術,希望通過加強“一帶一路”合作夥伴之間的交流,恢復區域的生態系統。北京大學藥學院教授屠鵬飛以《梭梭和肉蓯蓉沙産業開發》為題,詳細講解了肉蓯蓉的資源特點和沙區生態産業價值及其對荒漠化地區環境改善的重要作用,展示了生態扶貧與生態建設相結合的新型模式。在嘉賓對話中,8位來賓就搭建相關國家非政府組織交流與合作平臺的構想,提高人們的生態意識,重視可持續發展中婦女和兒童的重要性,發揮政府和民間組織合力,關注發展落後地區的合作交流等內容展開了一場深度交流。代表政府和企業的中國嘉賓還分享了民勤治沙治窮的顯著成效,以及企業參與治理和減貧的成功模式。

在兩場專題論壇中,嘉賓各抒己見、集思廣益,交流了各國生態治理的技術、模式和經驗,展望了未來願景和努力方向,提出了很多好建議、好措施,達成了許多生態治理合作的共識。

亮點3 國際民間組織攜手共建共享平臺

“一帶一路”生態治理民間合作國際論壇取得多項重大成果。相關民間組織和機構建立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民間組織長期合作夥伴關係,啟動了“一帶一路”胡楊林生態修復計劃暨生態治理國際合作基金,發佈了《“一帶一路”生態治理民間合作國際論壇民勤倡議》,展示了中國治沙成果,有效推動公益事業由區域化邁向國際化。中國綠化基金會主席陳述賢指出,這次論壇成果豐碩,要創新合作機制,儘快促成成果轉化,對接合作需求,推動項目落地。

建立“一帶一路”生態治理民間組織國際合作夥伴關係。在與會代表的見證下,來自中國、埃塞俄比亞、俄羅斯、沙特阿拉伯、巴西、日本、伊朗、多哥、韓國、孟加拉國、印度、越南、柬埔寨、尼泊爾、烏茲別克斯坦、斯裏蘭卡等國際民間組織和機構代表,在大屏幕上按下手印,共同開啟了合作夥伴關係,將進一步推動沿線國家民間組織在生態治理領域深度合作交流,促進各方分享先進治理技術、治理模式、治理方案、政策措施,有效促進“一帶一路”乃至全球生態保護和修復,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啟動“一帶一路”胡楊林生態修復計劃和生態治理國際合作基金。今年,中國綠化基金會牽頭啟動了“一帶一路”胡楊林生態修復計劃,這一計劃立足推進“一帶一路”胡楊林保護和修復,改善“一帶一路”乾旱區生態環境,促進“一帶一路”民心相通,助力實現“綠色絲綢之路”的願景目標。為積極推進以胡楊林為主的絲路生態治理,中國綠化基金會、《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處等單位聯合發起,設立了“一帶一路”生態治理國際合作基金。基金將在國際範圍內廣泛動員企業、友人、機構等各類法人與組織,捐贈善款,以項目建設的方式用於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生態治理,發展生態産業,促進生態環境改善和區域生態扶貧,造福“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人民。

發佈《“一帶一路”生態治理民間合作國際論壇民勤倡議》。防治荒漠化、實現土地退化零增長、共建綠色“絲綢之路”、共護全球生態安全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人民最基礎的民生福祉,也是實現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核心內容。來自20多個國家、14家國際組織及20家“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國際民間組織的180位中外代表,深入研討發起了《民勤倡議》。倡議提出,開展生態治理,是推動“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共同發展和共同繁榮的重要內容和基礎保障。國際民間組織要共同構建開放、共贏的民間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充分利用現有雙邊、多邊和區域合作機制,推動沿線生態治理合作,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積極籌集資源支持,反映各方共同關切。要積極傳播生態文明理念,推進“一帶一路”沿線生態大保護。要持續挖掘生態治理的典型樣本,為全人類加強生態建設奉獻更多文明成果和經驗啟示。要發揮民間社會組織作用,推進沿線國家發展戰略相互對接。

分享中國防沙治沙經驗,加強國際交流合作。論壇期間,中外與會代表深入武威市民勤縣治沙一線,參觀了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新型立體固沙車,考察了萬畝胡楊林、有機葡萄基地、老虎口綜合治沙造林現場和民勤治沙綜合試驗站沙生植物園,代表們對民勤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付出的艱辛努力表示敬佩,對中國生態治理的智慧和方案讚不絕口,也通過民勤治沙成果堅定了“一帶一路”生態治理的信心和決心。

聯合國副秘書長劉振民賀信

致“一帶一路”生態治理民間合作國際論壇:

我很榮幸向“一帶一路”生態治理民間合作國際論壇致以我的誠摯問候。

人類正在面臨日益嚴峻的生態挑戰,沒有一個國家或地區可以免受生態問題的危害。環境惡化與生態退化正在嚴重威脅著人類健康以及我們和子孫後代的生存與發展。因此,生態恢復就成為全人類的共同使命。我們必須眾志成城,共同應對這項挑戰。

中國和其他國家一樣,也正面臨生態環境退化所帶來的不利影響。但是,中國政府與人民經過不懈努力,在生態恢復方面取得了卓越成績,如防治土地荒漠化與土地退化、植樹造林和綠化等。中國已經並將繼續為實現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中的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和《聯合國森林戰略規劃》中的全球森林目標作出貢獻。

國際和地區民間組織及團體一直是聯合國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並在環境保護和地球生態系統保護等領域的國際合作中發揮日趨重要的作用。

“一帶一路”倡議關注共同發展,其實現合作共贏的目標與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一致。通過這個論壇,中國可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分享其民間社會組織和團體在推動生態治理方面的先進經驗,與會各方同時也能相互交流他們在合作開展環境保護方面的經驗。

讓我們繼續攜手,共建一個以人為本的綠色未來!我真誠祝願本次論壇圓滿成功!

評論:凝聚力量,讓國際民間組織共唱大戲

民間組織是聯結政府與民眾的橋梁紐帶,是促進國際交流合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而今,在全球生態治理領域,一個事件正讓這股力量凝聚、爆發。

一場關乎全球生態治理、牽動國際社會各界的高規格、高級別論壇——“一帶一路”生態治理民間合作國際論壇在甘肅武威成功舉辦。來自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處等10個聯合國機構和國際組織,以及阿根廷農業工程協會、國際沙漠綠色協會等16個國際民間組織的嘉賓,與中國政府部門、機構、企業等代表一道,歡聚武威,共襄盛事。

正是源於一份嚮往生態美好的責任與擔當,讓“一帶一路”生態治理民間組織有了如此大的舞臺。

因為責任與擔當,以推動國土綠化事業為己任,享有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特別咨商地位的中國綠化基金會,不忘初心,圍繞國家發展戰略,發揮《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民間組織委員會主席的擔當作用,積極落實“一帶一路”倡議;並創新性地融合政府、機構與民間力量,以大智慧謀劃大格局,首次在國際舞臺上搭建了“一帶一路”生態治理民間合作平臺。讓建設綠色絲綢之路,逐漸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變為現實。

因為責任與擔當,中國積極履行《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輪值主席國的承諾,向世界陸續展示鄂爾多斯、塞罕壩、庫布其等代表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的防沙治沙典型後,又將論壇舉辦地落戶武威,讓中外嘉賓有機會走進中國防沙治沙另一個典型樣板——民勤。讓全球分享中國防沙治沙技術和經驗,加強防治荒漠化、土地退化的國際交流合作。

因為責任與擔當,聯合國機構、國際組織及民間組織,帶著生態治理的最佳方案,帶著合作共贏的熱切期盼,不遠萬里,趕赴武威,展開交流,共話生態。

生態治理是一個全球化的課題,是一項龐大而複雜的系統工程。它不是任何一個國家、地區可憑一己之力就能應對的難題,也不能單靠政府推動就能達到目標。它需要國際社會廣泛交流互促,需要政府與民間攜手、上下合力,形成共商共建,實現共治共享。

“一帶一路”生態治理民間合作國際論壇正是順應時代需求,搭建的一個共商、共建、共治、共贏、共享的國際平臺。

論壇的舉辦,實現了主辦方、參與方尋求生態治理最大合力的強烈夙願。來自聯合國機構、國際組織及民間組織,建立了“一帶一路”生態治理民間組織國際合作夥伴關係,設立了“一帶一路”生態治理國際合作基金,併發表了推動合作共贏的《民勤倡議》。

聚焦當下,必定影響未來。

論壇雖已落幕,效應還在持續。通過成功構建聯結世界民間組織的網絡,定將加大國際民間組織的凝聚力和爆發力,為建設綠色絲綢之路、推動全球生態治理帶來更積極、更深遠的影響。(作者 李松齡 黃紅)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邊雋祺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