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在深化改革開放中破解中國經濟難題——訪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

2018-12-28 19:4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2月28日電 題:在深化改革開放中破解中國經濟難題——訪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

新華社記者韓潔、陳煒偉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

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經濟環境,新的一年中國經濟如何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中迎難而上?如何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就此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

2018年即將收官。一年來,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中國經濟實現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

“中國經濟這麼大的體量,能保持中高速的增長,説明經濟增長本身還是有推動力、有活力、有韌性的。從這個角度講,中國經濟穩得起、穩得住。”劉俏説。

但與此同時,經濟運行也面臨挑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看到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

“‘變’主要體現在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衝擊。”劉俏説,國際貿易摩擦帶來的不確定性、全球化和全球治理規則新動向等因素影響,疊加中國經濟自身發展過程中的結構轉型等,給經濟運行帶來壓力。“憂”主要體現在企業信心不足、預期不好,以及前三季度投資相對不足。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宏觀政策要強化逆週期調節。劉俏分析,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提效,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有利於恢復企業家信心,穩定投資。會議強調堅持結構性去杠桿的基本思路,意味著明年金融機構會支持對經濟增長有巨大推動力的行業,而對産能嚴重過剩、效率低下的行業堅決去杠桿。“這樣的宏觀調控思路更有助於2019年經濟穩增長,優化投資結構,更好提振民營企業家信心。”

觀察中國經濟,不能只看一時一事。面對外界擔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出判斷,我國發展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

“從長週期看,中國經濟發展正站在一個關鍵節點上,增速換擋本身就意味著很多機會,一個重要信號就是經濟發展更強調質量。”劉俏分析,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進入到高質量發展階段,必須直面全要素生産率不高、産業結構亟待優化、人口老齡化、城鄉差距大等長期積累的結構性問題,在更徹底的改革開放中化危為機。

他分析,一方面,要通過深化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提高生産要素的配置效率。另一方面,要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深度融合,堅決避免産業空心化。此外,要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優化投入結構,提升研發效率,這都有利於提升全要素生産率。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解決好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劉俏説,長期看,必須認識到問題背後的深層次原因,以推進金融業市場化改革來化解民企融資困局。問題成因既有民營企業規模偏小、商業模式較為單一、可用作擔保和抵押的資産不多、經營風險較大等問題,也與一些民營企業自身發展存在的問題有關。

劉俏建議,短期可以出臺有效舉措為民營企業注入流動性,優先支持基本面良好、只是流動性出現問題的民營企業,不搞“一刀切”;長遠看還是要提高民營企業的投資收益率,這就要求民營企業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從追求規模擴張轉向追求價值創造,尋找新的增長動能。同時,要配合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擴大金融市場開放,支持民營資本、外資進入金融服務領域。

劉俏認為,還應在戶籍制度、公共設施和服務的提供、養老統籌等領域深化改革,優化勞動力配置,從而適應人口結構、産業結構的變遷,解決中國經濟發展長期的結構性問題。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明確了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等7個方面重點工作任務。

劉俏説,這既是著眼解決短期問題,也是在應對長期結構性問題。相信依靠中國的智慧,依靠更加徹底、更加果斷的改革開放,把市場作為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出來,未來能夠抓住戰略機遇期,有效破解經濟難題,推動高質量發展。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石璐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