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就《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課程指導標準(義務教育語文、數學、化學學科教學)》答記者問

2018-01-03 10:55 來源: 教育部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日前,教育部印發《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課程指導標準(義務教育語文、數學、化學學科教學)》(以下簡稱《指導標準》),教育部教師工作司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一、請您談談《指導標準》印發的基本考慮?

黨的十九大提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對加強師德師風教育、提升教師培訓質量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研製《指導標準》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強高素質教師培養的一項重要舉措。201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講話中強調,“要加強教師教育體系建設,加大對師範院校的支持力度,找準教師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尋找深化教師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著力點,不斷提高教師培養培訓的質量” 。近年來,中央和地方不斷加大培訓力度,教師培訓工作取得明顯進展,但也存在著針對性不強、內容泛化、方式單一等問題,如何提高培訓課程對教師專業發展個性化需求的滿足度,提升培訓課程內容與一線教育教學實際的關聯度,加強培訓課程設計、開發、實施的規範性,進一步增強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面提升教師培訓工作質量的重要任務。

按照教育部、財政部印發的《關於改革實施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的通知》的總體部署,國家制定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課程指導標準,科學診斷教師培訓需求,分類、分科、分層設計遞進式培訓課程,開展主題鮮明的培訓。因此,通過出臺《指導標準》,進一步規範和指導各地分類、分科、分層實施五年一週期的教師全員培訓;引導各地對教師教育教學能力進行科學診斷,設置針對性培訓課程,確保按需施訓;促進各地按照教師專業成長規律,系統設計培訓課程內容,持續提升教師專業能力與整體素質;推動各地遵循教師培訓工作特點,創新培訓模式,提升培訓實效;探索建立教師培訓學分結構體系,為推行教師培訓學分管理奠定基礎。

《指導標準》分別按照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的師德修養、班級管理、學習與發展、學科教學等15個學科領域18項標準,以及學前教育階段教師的幼兒研究與支持、幼兒保育與教育等4個學科領域4項標準,共計22項標準。採取分批研製、逐步健全、形成體系的思路,分學科、分領域構建一個完整的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課程指導標準體系。此次印發實施的《指導標準》,只涵蓋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數學、化學學科教學教師培訓課程指導標準,其它領域標准將陸續研製出臺。

二、請您介紹研製《指南》經歷了哪些過程?

一是開展課題研究。2014年2月,委託全國教師教育課程資源專家委員會開展“教師培訓課程標準建設實施方案研究” 課題研究。3-5月,各研製組在研究確定各學科(領域)的能力指標體系後,開展大規模樣本的教師教學行為調研,了解教師每項能力的行為表現。依據能力指標體系進行培訓目標、培訓課程的設計,結合培訓項目,開展培訓試驗,基於試驗結果修改完善《指導標準》。

二是組織標準驗收。2016年10月,召開“《指導標準》(第一批)驗收工作會”,組織專家對第一批完成的學科標準進行審閱,要求各研製組按專家意見修改完善。2016年12月,將修改完善較為成熟的三個學科 (語文、數學、化學)報送專家委員會進行驗收,驗收結論為通過。

三是開展專家論證。2017年6月,在前期驗收基礎上,組織知名教育專家進行高層論證。專家組肯定了《指導標準》的意義、價值、主要內容和特色創新,同時提出要進一步體現核心素養、更充分地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建議。各研製組根據專家論證意見,對《指導標準》再次進行修改完善。

四是充分徵求意見。通過書面調研、試驗檢驗等方式徵求教師培訓機構、一線教師意見建議,同時,在全國教師教育振興暨教師隊伍建設工作會議上,面向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師範院校及教師培訓機構全面徵求意見。

五是修改形成定稿。在充分徵求各方意見後,組織有關專家,根據修改意見對三科《指導標準》逐字逐句進行修改,形成文件印發稿。

三、請您談談《指導標準》的研製理念是什麼?

一是堅持師德為先。《指導標準》注重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職業理想、職業道德和教育觀念,做學生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二是堅持能力為重。《指導標準》注重開展教師能力診斷,設置系統、分層、有針對性的培訓,促進教師加深專業理解、解決實際問題、提升自身經驗,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能力和核心素養。

三是堅持學生為本。教師發展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展,《指導標準》以學生的全面發展、核心素養來要求教師的核心素養,將教師培訓最終落點在學生的發展上。

四是堅持實踐導向。《指導標準》中教師的素養和能力是以教師所從事的工作為依據劃分,教師培訓應服務於教師的工作實踐,幫助教師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突出《指導標準》的實踐導向。

五是堅持分層培訓。《指導標準》基於能力診斷結果,對教師各項能力分出層次,以指導各地各校針對不同層次設計不同培訓課程,增強教師培訓針對性,促進教師持續發展。

四、請您談談《指導標準》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指導標準》採用相同體例,分為培訓目標、能力診斷、課程內容、實施要求等四個主要模塊。其中,培訓目標是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具體要求,是對教師工作能力的理想狀態,給教師發展“建模子”;能力診斷用於確定當前教師工作能力的實際狀態,通過能力表現級差表,判斷實際狀態與理想狀態的差距,科學診斷教師培訓需求,帶教師個體“照鏡子”;課程內容著眼于縮短實際狀態與理想狀態的差距,幫助教師解決實際問題,提升能力素質,給教師提升“開方子”;實施要求重在為縮短差距提供有效的方式方法,推動各地創新培訓模式,增強培訓實效性,為教師培訓“找路子”。

培訓目標、能力診斷、課程內容等模塊均採用分級指標體系建構,各模塊間指標體系保持一致,相互對應。培訓目標模塊的一級指標對應本學科核心領域的教學能力,二級指標是對一級指標的細分,是本領域內教學能力的核心項,三級指標為教學能力核心項的進一步細化,每一條目對應教師的一個具體能力。在能力診斷模塊中依據大樣本調研將這一具體能力的行為表現科學劃分4個水平層級。在能力診斷模塊基礎上,課程內容模塊依據不同的能力表現層級提供不同的培訓課程和內容要點建議,滿足教師個性化發展需求。

五、請您談談《指導標準》的主要特色是什麼?

一是建立分學科的教學能力標準體系。《指導標準》的框架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相對應,實質是將學生的課程目標,轉換為教師的教學能力標準。根據課程的教學任務,結合教師日常工作內容和活動劃分來設計其“核心能力項”,使培訓和工作緊密結合,充分體現實踐性。按照核心能力項的具體表現,確定教師專業發展的能力指標體系,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任務目標。

二是研發教師自我診斷的“能力表現級差表”。教師培訓需求的實質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需求,源於教師對自身的教學能力現狀與理想培訓目標的“差距”認知。《指導標準》基於學科教學實際情況,研發了“能力表現級差表”這一新工具,為教師提供做同一工作時不同行為表現的典型差別,目的是幫助教師對照“能力表現級差表”進行自我診斷,從而較為直觀地衡量自身教育教學能力的現有水平,自覺地感知自身能力與培訓目標的“差距”,激發其主動參與培訓的內在需求。

三是設置“按需施訓”的培訓課程。《指導標準》借鑒“國培計劃”的實施經驗,在教師培訓課程中推行主題式研修。為培訓提供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的研修主題,構建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相結合的課程架構,根據教學能力水平不同層次的不同需要,提供課程專題和內容要點的參考建議,真正實現以診斷為基礎設置課程、實施培訓,增強培訓的針對性。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