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春亮:要把弱者的心“扶起來”

2017-10-20 16:01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

新華社北京10月20日電 題:裴春亮:要把弱者的心“扶起來”

新華社記者 董峻

“共産黨的為民風格又回來了!”孤寡老人原守玉這句話,觸動了裴春亮。

十九大代表、河南省輝縣市張村鄉裴寨村黨總支書記裴春亮,一個多月前去鄰村調研時,快80歲、拄著雙拐的原老漢跟他説了好一陣子村裏的新變化。

“以前就是自己過自己的日子。”原守玉對裴春亮説,“現在鄉上隔三差五來人問寒問暖、送這送那。村幹部更是在身邊關心備至。”

中央打響脫貧攻堅戰以來,這個太行山裏乾旱少雨、土地貧瘠的村子,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幹部隊伍精神振奮。

説起扶貧,裴春亮滔滔不絕:“扶貧先扶志。人無志氣,一事無成。扶貧也要扶智。志氣和智慧,缺一不可。”

在他看來,提高貧困群眾的思想和知識水平是重中之重。貧困的主要原因是和學識有關、大多數人上學少。想要拔窮根,就要先從教育入手。一定要讓偏遠山區的教育儘快均等化。

如何做到不讓一個貧困群眾掉隊?反貧困的內生動力怎麼激發?裴春亮十多年來的經驗是——抓黨建。

“抓黨建就是抓思想、就是抓生産力。這是拔窮根的實招和法寶。”他説,“村裏的黨員也有貧困戶。我們就黨員幫黨員,黨員又合力幫群眾。人對人、事對事,先富帶後富。”

裴寨村的黨員每月組織一次政治理論學習、召開一次幹群聯席會、組織一次義務勞動,每季度則搞一次實用技術培訓。

“農村黨員幹部不能等、不能靠,要主動作為,成為脫貧攻堅戰的主力軍。”裴春亮説,哪個村的黨支部強大了,哪個村就會快速脫貧。裴寨村的發展就是靠發揮黨支部的主體作用。

2005年,已經在外經商辦企業多年的裴春亮,高票當選裴寨村村委會主任。那一刻起,他就在脫貧攻堅戰的最前沿帶領村民與貧困抗爭。建新村、修水庫、蓋大棚、搞工業、辦物流……12年來,他説自己“一天都不敢懈怠”。如今的裴寨村,實現了“人人有活幹、家家有錢賺、戶戶是股東”。

“我是吃百家飯長大的。現在還是吃的百家飯。”裴春亮解釋説,小時候家裏窮,經常受村民接濟照顧。成長為企業家後,他懷著樸素的報恩之情反哺村民,後來越來越感到肩上的擔子沉甸甸的。現在作為村幹部,還是經常和村民一起吃頓家常便飯,了解大家的生産生活狀況。

儘管去年裴寨村的人均收入增長到了1.3萬元,但這幾年增收的速度明顯放緩,這讓裴春亮有不小的擔憂。

“再靠過去的老經驗不行了,産業結構要升級,增收門路要擴展,質量效益也要提高才行。中央提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真是開對了藥方。”裴春亮説。

他帶動村民種植鮮花,賣到了北京的新發地批發市場。他和鄭州的果樹專家搞産研結合,培育出白色的桑葚新品種。他還籌資5億元開發了寶泉旅遊度假區,帶動周邊近百個農戶辦起農家樂,年接待遊客數量突破120萬人次,成為國家4A級景區。

他説:“只要把事兒幹到實處,就會有好多人擁護你。扶貧扶好了,就抓住了人心。要把弱者的心扶起來。”

如今的裴春亮擁有一系列“身份”:黨的十九大代表、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範、全國道德模範、中國十大傑出青年、全國優秀共産黨員……但他最大的夢想,仍然是在這片生他養他的太行山裏,帶領太行山區新鄉這一帶的老鄉,共同過上好日子。

聆聽習近平同志作的十九大報告後,裴春亮非常振奮。

“報告清晰闡明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他説,“我堅信‘方向就是力量’,一定會在基層實踐中貫徹落實。”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