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新聞中心舉行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集體採訪

2017-10-21 07:38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

新華社北京10月20日電(記者 余曉潔、韓潔、劉羊旸)十九大新聞中心20日就“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主題舉行集體採訪。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王志剛,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分子系統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王秀傑,浪潮集團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恩東,陜西省委科技工委書記、省科技廳廳長盧建軍,南昌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江風益等5位十九大代表接受中外媒體採訪。

王志剛説,黨的十八大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明確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世界最大單口徑500米球面射電望遠鏡、“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中微子振蕩、超級計算機……五年來,我國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取得了一系列舉世矚目的科技成就。

在闡釋如何做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這篇“大文章”時,王志剛説,首先要有頂層設計。創新不是科學家在“象牙塔”裏做的事情,而是要和經濟、社會、民生和國家安全緊密結合。二是以創新驅動發展,以改革驅動創新。三是統籌推進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成果轉化以及高新技術産業化,使産業競爭力、經濟發展的綜合實力都有更大提高。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時間很緊。下一步將圍繞激發人的積極性開展工作,為科研人員創造公平、公正、有利於科技創新的生態系統。

在回應關於中國服務器在全球的競爭力問題時,王恩東説,服務器是信息化的重大裝備。5年前,全球前五的服務器企業中沒有中國的,現在一半以上是中國企業。中國服務器産業實現了從跟隨到並行再到領先的跨越式發展。他建議,應讓更多來自企業的專家參與到國家科技政策規劃的制定工作中來,因為企業直接面向應用、面向用戶,對技術的需求更加明確。

在回答關於創新環境的提問時,王秀傑説,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一系列重大政策落地,項目申請、經費預算、項目經費執行等環節有所簡化,使科研人員有資源、有條件去捕捉科研過程中發現的新增長。她期待未來科研評價方面有更好的政策,促進科學家從科研的目的出發,更好地合作。

科技創新,如何真正激發人才的原動力?盧建軍表示,科技是第一生産力,創新是第一動力,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而科技創新的第一要素就是科技人才,政府要做的是最大限度地激勵科技人員創新,充分尊重科技人員創新,以更加包容的胸懷寬容科研失敗,從而營造一個良好的、適合科技創新的環境。

距離2020年建成創新型國家還有3年,如何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江風益説,如果從基礎研究開始做技術創新工作,3年之內要想做到應用不太可能。但如果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産學研進行深度融合,在3年之內可望做出一些新技術,搞出一些新應用,從而驅動相關産業的發展。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呂浩銘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