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天津市委關於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
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意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2-04 09:49 來源: 天津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七、建設高素質法治工作隊伍

    30.深化理想信念教育,提升法治工作隊伍素質和能力。

    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堅持黨的事業、人民利益、憲法法律至上,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隊伍思想政治素質、業務工作能力、職業道德水準,做到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按照政治過硬、業務過硬、責任過硬、紀律過硬、作風過硬的要求,建設一支具有遵循規律、發揚民主、加強協調、凝聚共識能力的立法工作者隊伍,建設一支忠於法律、捍衛法律,嚴格執法、敢於擔當的行政執法工作者隊伍,建設一支信仰法律、堅守法治,端穩天平、握牢法槌,鐵面無私、秉公司法的司法工作者隊伍,建設一支弘揚法治精神、恪守職業道德、精於法律事務、熱心服務群眾的社會法律服務者隊伍。

    31.加強法治專門隊伍建設,推進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突出政治標準,加強立法、執法、司法機關各級領導班子建設,把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工作的人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暢通幹部和人才交流渠道,推動立法、執法、司法部門幹部上下交流和跨部門、跨條塊交流,推動優秀幹部特別是優秀年輕幹部到其他黨政部門任職、到基層一線和艱苦崗位培養鍛鍊。健全領導幹部交流制度,認真執行新提拔擔任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主要領導異地交流任職規定。完善法律職業準入制度,落實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製度,健全法律職業人員統一職前培訓制度。探索建立法律職業從業者之間良性流動和開放的人才吸納機制,建立從符合條件的律師、法學專家中招錄立法工作者、法官、檢察官制度,暢通具備條件的軍隊轉業幹部進入法治專門隊伍渠道,健全從政法專業畢業生中招錄人才的規範便捷機制。加快建立符合職業特點的法治工作人員管理制度,逐步實行差別化管理模式,完善職業保障體系,建立法官、檢察官、人民警察專業職務序列及工資制度。落實法官、檢察官逐級遴選制度。

    32.發展壯大社會法律服務隊伍,提高法律服務能力和水平。大力加強律師隊伍思想政治建設,把擁護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法治作為律師從業基本要求。加強社會律師、公職律師、公司律師隊伍建設,加強業務技能培訓,提高業務素質,完善執業保障機制。加強律師事務所管理,發揮律師協會自律作用,規範律師執業行為,監督律師嚴格遵守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強化準入、退出管理,建立健全律師誠信執業制度,嚴格執行違法違規執業懲戒制度。加強律師協會和律師事務所黨組織建設,切實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推動各級黨政機關和人民團體普遍設立公職律師,引導有條件的企業特別是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設立公司律師,鼓勵鄉鎮、街道建立律師顧問團。完善律師承擔公益性法律服務的經費保障機制。建立適合公職律師、公司律師執業特點的管理制度。發展公證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人民調解員隊伍。推動法律服務志願者隊伍建設。完善激勵保障機制,引導法律服務資源和人才向基層合理流動。

    33.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造就高素質法治人才及後備力量。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全方位佔領高校、科研機構法學教育和法學研究陣地。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理論體系、學科體系、課程體系建設,推動高校全面採用國家統一的法律類專業核心教材,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深入實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建立高校與法治工作部門協同育人機制,加強法學教育實踐基地和特色學科、優勢學科建設。加強人才交流合作,探索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多樣化機制。健全政法部門和法學院校、法學研究機構人員雙向交流機制,實施高校與法治工作部門人員互聘計劃。加大學術帶頭人、骨幹教師培養和引進力度,推進法學專家團隊建設,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專兼職教師隊伍。

    八、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市全過程和各方面

    34.堅持依法執政,切實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認真貫徹中央依法治國的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加強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市的統一領導、統一部署、統籌協調。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同依法執政基本方式統一起來,把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協、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依章程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統一起來,把黨領導人民制定和實施憲法法律同黨堅持在憲法法律範圍內活動統一起來,善於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善於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善於通過國家政權機關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善於運用民主集中制原則維護國家權威、維護全黨全國團結統一。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幹部要帶頭遵守法律,帶頭依法辦事,自覺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做到不逾越法律紅線、不觸碰法律底線。

    35.加強工作機制和制度建設,統籌推進依法治市各領域工作。健全工作機制、程序和制度,完善黨委依法決策機制。堅持和完善黨委定期聽取政法機關工作彙報制度,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健全黨委統一領導和各方分工負責、齊抓共管的責任落實機制,充分發揮各級法治建設領導小組作用。黨政主要負責人要高度重視法治建設,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履行好第一責任人職責。各級黨委要領導和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和社會組織在推進依法治市中積極發揮作用。各級人大、政府、政協、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的黨組織,要堅決貫徹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貫徹黨委決策部署,領導和監督本單位模範遵守憲法法律,堅決查處執法犯法、違法用權等行為。

    36.加強黨委政法委建設,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各級黨委政法委要把工作著力點放在把握政治方向、協調各方職能、統籌政法工作、建設政法隊伍、督促依法履職、創造公正司法環境上,帶頭依法辦事,善於抓大事、議大事,提高協調解決工作難題的能力。建立健全政法機關黨組織重大事項向黨委報告制度,政法工作的重大部署、事關社會團結和諧的重大問題、涉及社會政治穩定的重大敏感案件、群眾反映突出的執法司法問題等要及時向黨委報告。加強各級黨委政法委自身建設,深入開展增強黨性、嚴守紀律、廉潔從政專題教育活動。加強各級政法機關黨的建設,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創新活動內容載體,充分發揮黨組織政治保障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37.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牢固樹立黨章意識,堅決維護黨章權威,認真學習黨章,嚴格遵行黨章。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肅黨內政治生活,認真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堅決維護黨的集中統一,保證中央政令暢通。制定和完善黨內法規規劃和計劃,完善制度實施後評估機制、督促機制、問責機制,加強對制度執行的監督檢查,提高黨內法規執行力。健全黨內法規和規範性文件定期清理和即時清理機制。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不僅要模範遵守國家法律,而且要按照黨規黨紀以更高標準要求自己。領導幹部要做到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嚴肅處理違反黨規黨紀的行為,及時發現和解決苗頭性、傾向性問題。

    38.持之以恒抓好作風建設,堅定不移懲治腐敗。堅持抓常、抓細、抓長,深入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鞏固和拓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建立健全依紀依法反對和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的制度規定和長效機制,切實糾正和嚴肅查處違紀行為,持續抓好整改任務落實。完善和嚴格執行領導幹部政治、工作、生活待遇方面各項制度規定,著力整治各種特權行為。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持續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依紀依法堅決懲處各種腐敗行為和腐敗分子。堅持常規巡視與專項巡視相結合,進一步加大巡視工作力度。強化制度建設和監督管理,努力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

    39.提高黨員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切實履行推進依法治市重要責任。黨員幹部要牢固樹立法治信仰,加強法治學習培訓,積極投身法治實踐,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充分發揮全面推進依法治市重要組織者、推動者、實踐者作用。領導幹部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發揮表率示範作用。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實績重要內容,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探索建立述職述廉述法考核制度。把能不能遵守法律法規,依法決策、依法管理、依法辦事作為考察幹部重要內容,在相同條件下,優先提拔使用法治素養好、依法辦事能力強的幹部。對特權思想嚴重、法治觀念淡薄的幹部要批評教育,不能提拔重用。經教育不改的,要調離領導崗位。

    40.加強基層法治建設,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化。把全面推進依法治市工作重點放在基層,重視做好抓基層、打基礎工作。加強和改進基層黨組織建設,確立工作目標,明確工作內容,改進工作方式,完善工作機制,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基層法治建設的突出問題,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法治天津建設中的戰鬥堡壘作用。增強基層幹部的法治觀念、法治為民意識,加強基層幹部依法辦事能力建設。堅持和完善領導幹部基層聯絡點、結對幫扶困難村、服務群眾聯絡社區、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開展志願服務等制度,推進基層法治建設。加強基層法治機構建設,充實和穩定基層法治隊伍,改善基層基礎設施和裝備條件,推動法治工作力量向基層延伸覆蓋。推進法治幹部下基層活動,引導、推薦優秀法治幹部到基層挂職、任職或者駐地服務。

    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群眾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凝心聚力,開拓奮進,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市,為建設法治天津而奮鬥!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 戚軒瑜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