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寧吉喆接受專訪談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

2016-12-26 21:35 來源: 統計局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浪財經:各位網友,大家好!今年我們國家有一件大事,就是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全面開展。2017年1月1日,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將進入現場調查登記階段。所以,這次我們新浪財經非常榮幸的邀請到了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先生,來跟我們聊一聊那些“三農普”的事,讓我們有請寧局長。請寧局長跟網友們打個招呼吧。

寧吉喆:各位網友,大家好!今天我很高興能夠來到新浪網,來談談當前統計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國家經濟生活中的一個熱點問題,就是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感謝大家通過網絡來關心國家經濟生活當中的這件大事,作為國家統計局局長,我很高興回答網友們提出的問題。

新浪財經:非常感謝寧局長。寧局長,我們知道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是今年我國經濟社會生活中的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我國作為人口大國和農業大國,解決好“三農”問題始終是關係到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根本性問題。所以,開展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對於解決三農問題來説有什麼重要的意義嗎?

寧吉喆: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對於我們國傢具有特殊重要意義。正像剛才你説到,我們國家雖然現在經濟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但不論什麼時候,“三農”都是我國經濟的基礎。現在城鎮化發展很快,但是農民仍然有6億多人,而且在城裏工作的農民工還有1.7億人。糧食作為最重要的農産品,不僅在農業當中重要,還涉及到每一個人的食物,跟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就是要把農業、農村和農民的基本情況摸清楚。農業普查是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每十年進行一次的重大普查,今年底就到了每十年進行一次的關鍵時間,就是第三次農業普查,之前在1996年和2006年已經進行過兩次普查。今年普查的時點是2016年12月31日24時。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三農”工作的重要性,李克強總理也多次研究“三農”工作,國務院還成立了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汪洋為組長的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領導小組,有十幾個部門的領導同志參加這個領導小組,包括國家統計局、國家發改委、國家財政部和中宣部等等涉及“三農”工作的部門。

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就是要摸清“三農”情況。它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搞好農業普查,把農業、農村、農民的情況摸清楚,有利於更好地發現“三農”發展的短板,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確保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現在是2016年,已經到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時期。習近平總書記曾説過,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大家知道,中國城鄉是有一定差距的,如果農村小康能夠全面實現,那全局的小康就有了紮實的基礎。要保證農村小康,就要摸清“三農”的短板在哪,比如貧困就是一個短板,比如農産品的質量、結構等方面的問題也是短板,再比如一些優質的農産品不足,這不僅影響到農民的收入,可能還影響到城市居民的生活。所以,把這些情況摸清楚,有利於我們打好“三農”基礎,促進農業生産和農民增收,也有利於城市居民生活的改善,保證全面小康社會如期建成。

第二,搞好農業普查,有利於促進農業、農村本身的轉型升級,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效益和社會進步的水平。因為這次“三農普”,不僅要普查農産品,就是糧食、水果、水産品等等各類農林牧漁業的産品,還要普查農業生産經營的結構和佈局。因為現在的農村跟過去的農村已經不一樣了,現在的農村,農業分工協作在深化,有專業化生産的地區,而且農業也不僅是單一的一産,二産、三産在農村也興起了。比如農副産品加工,這屬於製造業,在農村也有;比如農業運輸戶,這屬於交通運輸業,是三産;還比如農家樂,這屬於旅遊,也就是服務業,在農村已經普遍存在。這次“三農普”就是要把這些情況都摸清楚,把農業、農村生産經營結構的變化摸清楚,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就農産品本身來説,不僅要數量上滿足大家的需要,也要提高質量,大家不僅要吃飽還得吃好,還要吃得安全。這些情況都要通過“三農普”搞清楚,這有利於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業的轉型升級和整個經濟的轉型升級。

第三,“三農普”得到的資料,不僅服務於國家政策制定,因為國家要實行惠農富農強農政策就要有依據,補給哪些人,怎麼補,根據什麼補,“三農普”的資料可以為國家制定政策提供依據;還可以為社會生産經營服務,企業需要知道農村的經濟結構是什麼樣,需要知道農産品的結構是什麼樣,“三農普”的資料有助於企業生産經營得到更多的信息。當然,還有直接為農民服務,因為農民現在不僅是生産經營戶,農民自身也消費,也要了解社會都在做什麼,自己做什麼能夠有比較優勢。所以,“三農普”的資料不僅是可以為政府宏觀決策服務,制定農業政策服務,還可以為企業生産經營服務,也為農民服務,比如説什麼地方有多少農家樂,哪些農副産品好等,都可以通過“三農普”材料深入細緻地了解。

所以“三農普”的意義,對國家、對社會、對企業、對個人都非常重要,因此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統計部門作為職能部門也高度重視。謝謝你!

新浪財經:您剛才提到了,習近平總書記説過,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貧困人口精準脫貧,脫貧主體是農民。所以此次普查對我國的扶貧工作開展有什麼幫助呢?

寧吉喆:你提的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因為現在大家都知道,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短板中的短板就是農村仍然存在貧困現象。根據最新的數據,去年底,我國仍然有5575萬農村貧困人口。而且這些農村貧困人口,一半以上在西部地區,就是在我們的西部山區、邊遠地區、老區、少數民族地區,當然還有不少也在中部地區,東部少數地區仍然有一些,我們國家發展不平衡。要使他們能夠在全面建成小康的時候擺脫貧困,黨中央國務院下了很大的決心,要實行精準脫貧、精準扶貧,貧困戶要建檔立卡,就是扶貧要到人、到戶,當然是要到村了,真正的要扶到基層,這個工作是很深入的。要把扶貧工作做得更好,就需要從面上把我們已經知道的貧困情況再深入、全面系統地了解一下。“三農普”在這方面設計了專門的指標,比如説建檔立卡的農民有多少,貧困農民在什麼地方,貧困地區的農民平均收入是多少,導致貧困的原因是什麼,比如是因為傷殘致貧的,是因為病致貧的,還是因為其他的原因,這些都設計了一些專門的指標。通過農業普查把全國的情況再摸一遍,綜合匯總起來,一目了然,有利於我們把底數摸得更清楚,扶貧、脫貧更精準,使得扶貧工作更有針對性、更加有效,使得扶貧政策更好地解決問題。所以説“三農普”對打贏脫貧攻堅戰也是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一定要把它做好。

新浪財經:剛剛我們提到了扶貧工作,也提到了農民,所以我們知道農業普查也是國家的大事,與我們農民的利益也是切身相關的。第三次農業普查的結果將怎樣惠及農民呢,會給農民帶來哪些實惠呢?

寧吉喆:對廣大農民來説,應該説“三農普”把這些情況摸上來以後,對農民最直接的一個好處就是,“三農普”的資料要服務國家強農富農惠農政策的制定。比如,國家制定給農民補貼的政策,制定給農民糧食作物補貼的政策、農機補助的政策等等,就需要搞清楚農村直接種糧的有多少,種糧又把耕地面積流轉給別人的有多少,就是直接種糧的和轉為生産經營的有多少,國家政策制定迫切需要了解這些精細的情況。“三農普”能夠提供這些方面的信息和依據,有助於國家制定惠農政策,這就給農民帶來直接的好處了。

第二個很重要的就是,農民現在生産經營農産品,他也要知道他的比較優勢在什麼地方,比如説全縣或者在全省、甚至全國農村裏的其他人生産經營的情況是什麼,這樣他就可以分析應該種什麼好,“三農普”可以提供全面的農業生産經營的各種資料,農民有一本“三農普”的資料在手,他就可以知道別人都在做什麼,可以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優勢,使自己的生産經營能有更好的收益。

第三,除了農民自身得到好處以外,城市居民也需要得到完整的“三農”資料。因為現在雖然城市生活水平提高了,農産品吃得少了,但是吃得更精細了,城市居民要了解哪個地方的農産品是優質的、哪個地方是綠色的,哪個地方有農家樂,哪個地方有農場等等。“三農普”的資料不僅有利於農民,還有利於城市居民,有利於促進城鄉一體化。進了城的農民,他也需要更加了解農業和農村,城市里長期居住的居民也都離不開農業、農産品和農業的生産經營情況。所以,這就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好處,首先是把農民的這一頭穩住,農民不僅能夠吃飽穿暖,還能致富,也有利於城市居民在過去簡單的吃飽穿暖小康生活的基礎上又能提高生活質量,對城鄉居民都有好處。

新浪財經: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列為明年的工作重點,我們本次普查將為改革啟動帶來一些什麼方便呢?

寧吉喆: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是明年我們經濟工作的一項重點任務。開展農業普查正是在這個任務的背景下進行的,我們現在農業發展到今天已經跟過去不一樣了,過去主要是總量不足,缺糧食,糧食生産夠了就行,現在糧食可能有些品種還缺,但是總量已經不缺了。就是説,過去的矛盾是總量不足,現在的矛盾是結構不合理,有的農産品還是供應不足的,比如説高效的、優質的不足,有的農産品相對富餘了,這就是結構調整的問題。結構調整通過什麼去推進呢?就要通過農村、農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適應需求來調整種植結構,這是更根本的解決問題的辦法。比如,現在吃得放心、吃得安全的綠色生態農産品還是缺乏的,這就要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解決這個問題。再比如,我們農業在過去的生産中使用化肥、農藥,過度使用可能會帶來殘留、污染,農業搞大棚生産,薄膜如果不好也會帶來問題,這也需要農業結構性改革。農業結構性改革的任務很多,剛才説農業生産經營,還需要“三權分治”的改革,就要把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分開,我承包地,但是我還可以轉讓給別人去經營,這也都是農業結構性改革的內容。還有農村土地改革,農民不僅有宅基地,也有承包地,還有農村建設用地,這些土地要盤活,也屬於結構性改革。要搞好這些結構性改革,必須把剛才講到的這些情況進一步摸清楚,這次“三農普”就有相應的表格、指標反映這些方面的情況。

新浪財經:據説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和前兩次普查相比,無論是普查內容,還是普查手段,都有很多創新點。能否給大家介紹一下?

寧吉喆:我們國家已經發展到中等收入水平,科學技術和社會也已經進到高新技術應用和大數據互聯網時代,所以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不僅在內容上,而且在形式上,都與以往兩次相比有很大的創新。

在內容上,最大的創新就是增加了新型農業經營方式的調查。過去的農業普查更加注重普查農産品,現在還要做,我們要到田地裏去,也要到農戶去了解農産品的情況,除此之外,增加了解農業生産經營的狀況。隨著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已離不開農業的適度規模化經營,就是農村裏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農業大戶,出現了家庭農場和農業合作社,合作社又有生産合作社、銷售合作社等等,這些新的農業生産經營方式現在多了,所以這次普查就要作為其中一項內容調查清楚。而且現在農村裏出現運輸戶,農村電商也發展得很快,農村旅遊發展得也很快。我不久前到吉林去督查“三農普”工作,進了一個農戶,他一家只有四口人,但是“四個戶”,他是種植戶,他家種農産品,又是運輸戶,他運農産品,不僅運自家的還運別人的,還是經紀戶,生豬的買賣他當經紀人,還是經營戶,在旅遊季節他家裏還辦農家樂。他家人口不多,但是是“四個戶”,這種過去十年、二十年也有但不多,現在多了,所以我們農業普查調查的內容就要深化,增加這些方面的內容,設計了相應的指標和表格,把過去我們掌握不了的情況摸清楚。

從形式上,主要是農業普查手段上的創新,更加注重使用信息化調查工具。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隨著國家財力的增強,我們更多的用現代科學技術的手段。比如説過去到田間地頭查糧食産量,需要普查員到地裏去丈量,現在我們用無人機、遙感技術等新技術,無人機在天上就可以把地上的種植情況看得一目了然。此外,這次普查給普查員配備了PDA(手持智慧數據採集終端),普查員現場採集數據,直接可以將數據發到國家統計局數據中心,提升了普查工作的便捷性,而且防止了中間數據的流失。這一科學手段的應用,可以保證“三農普”數據更加原汁原味。所以無論從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這次普查都有很大的創新。

新浪財經:這些手段創新,都是為普查數據而服務的。數據質量是普查工作的重點,普查數據如果失真,會嚴重影響中央對“三農”形勢的判斷。那麼我們如何保證普查數據的真實性呢?

寧吉喆:你説到了這次普查的一個要害,無論使用多少新的普查調查表,還是運用多少新的普查手段,最終都是為了獲得真實準確的農業普查數據,所以數據質量是農業普查的生命線。為了保證普查數據的質量,從中央到地方,從普查人員到被普查對象,我們都要共同遵循一些原則。

首先,用法律的手段來保證普查。我們有《統計法》,對普查員和被普查人員都有權利和義務的要求,還專門制訂了《全國農業普查條例》。根據《全國農業普查條例》對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做出規定,從法律上要求大家不僅有法可依,而且還要按照法律來調查、執法,違法必究。對於有意違反法律法規、人為改變數據或者不如實反映情況的行為,我們有法律手段進行制裁。

第二,要從工作機制上,通過政府領導、部門協助、群眾動員、普查隊伍的健全,這一整套機制來保證普查數據真實可靠。我們在每個層級都成立了普查辦公室,普查工作都有專人負責,對他們最大的要求就是確保普查數據質量。

第三,普查手段也很重要。我前面已經講到了,如果我們完全只靠層層匯總,中間就可能有監控不到的地方。我們現在有很多數據採集直接用PDA這種手持數據採集器,它可以直接匯總數據,防止中間的流失或其他因素的干擾,這也是保證普查數據真實性的一個手段。

第四,最重要的是現場登記要把數據搞準。因為現場登記不僅包括田間地頭,還要到農民家裏面詢問生産經營情況,現場登記一定要把這個環節把握住,動員農民配合登記。所以為什麼我們一定要進行農普宣傳呢?就是為了讓農民配合我們把真實數據採集上來。只有大家都履行好公民提供統計數據的義務和責任,才能把源頭數據搞準。

新浪財經:寧局長,我們注意到在本次農業普查前,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糧食總産量結束了十二年連增,總産量下降會成為趨勢嗎?總量問題在你看來是不是最重要的?

寧吉喆:糧食總産量是反映農業生産實力的一個重要指標,我認為它是相當重要的。我國糧食産量連續四五年都在12000億斤以上,從數量上已經能夠滿足全國人民的吃飯問題。國家統計局日前公佈的2016年糧食總産量是12325億斤,比去年減少104億斤,減産幅度為0.8%。雖然減産了,但是從大的數量概念上仍然是豐收的,不影響大局,能夠保證農業安全和糧食安全,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看,不必把産量略微減少看得太重。相反,我們恰恰要關注到,目前農産品雖然已經從數量上能夠滿足人們的需要,但在質量結構上存在著不足,正如剛才講的,要抓住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機遇。現在農産品在産量上有了基本保證,我們就可以用更大的精力來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更多優質農産品和綠色農産品。

今年減産的原因主要也是跟結構調整有關。比如今年按照國家統計局發佈的可食用籽粒玉米統計,2016年玉米種植面積減少了2千多萬畝。今後還要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提高優質、高效、綠色農産品的産量,減少一般的、不好消化的、庫存量大的農産品。所以我們要正確認識産量與結構品質的關係,産量不可少,但也不能過多,結構非常重要,品質更重要,這樣才能滿足人們隨著生活和收入水平提高,要吃得飽、吃得好、吃得安全的需求。

新浪財經:我們通過種種手段來保證普查數據的真實性,那麼我們可以通過什麼手段來保護被調查農戶的信息呢?

寧吉喆:根據《統計法》和《全國農業普查條例》,不僅被調查對象有義務、有責任接受普查,普查工作者、普查單位也要用法律來保護被普查人員、被普查戶的個人隱私和商業秘密。這裡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普查的數據不得用於普查以外的目的,要嚴格保密。此外,也不能以普查資料作為對普查對象實施處罰的依據。比如説人家反映了真實情況的數據,不能作為對他加稅、加費、處罰的依據,誰要是這麼做了,就要用法律的手段去處罰他、制止他。

我們同時還要做好普查數據的安全保密工作,加強普查設備和數據的管理,建立完善網絡安全系統,防控設備運行風險、數據傳輸風險和數據安全風險。將來普查數據的開發、應用,也是要在《統計法》的前提下,在保證國家安全、保護公民隱私、保護商業秘密前提下進行。所以敬請廣大被普查對象放心,我們歷來的普查數據都沒有發生過泄密、不合規使用的情況,這次會做得更好。

新浪財經:還有一個廣大網友非常關心的問題,普查的結果何時對外公佈?國家統計局會採取什麼樣的措施保證普查數據全社會共享?

寧吉喆:我們會加快普查數據匯總、整理、開發、利用的進程,爭取在2017年年底把第三次農業普查的公報公之於社會。從2017年底到2018年,我們要大規模地開發應用“三農普”數據資料。在統計普查數據的公開化上,我們要維護法律的尊嚴,保護個人隱私。剛才講了,我們不能把每個家庭和個人的數據都公布於社會,我們要把它整理成結構性的數據,地區性的數據、綜合性的數據,供農民了解與自己相關的數據資料,供農業生産經營戶了解經營情況,也供全社會了解農業的整體佈局。國家統計局會按照國務院的要求,以公開為準則,以不公開為例外,盡可能地把普查數據公布於眾,供全社會共享。這也有利於科學研究,有利於分析研究,有利於更好地發展農業、農村,改善農民生活。

新浪財經:今年是您來到國家統計局的第一個年頭,目前來看今年完成經濟增長目標的可能性有多大?明年的經濟增長情況又將如何呢?

寧吉喆:我是今年2月26日到國家統計局的,轉眼已經10個月了。今年咱們經濟發展成就來之不易,因為國際、國內形勢錯綜複雜,今年中國經濟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緩中趨穩、穩中向好,一些積極的變化更加明顯,大家都知道,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GDP都增長了6.7%。前三季度佔了全年的大部分,已經為實現全年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而且現在10月份、11月份的數據大家也都看到了,工業穩中向好,消費平穩增長,投資穩定,農業豐收,服務業持續較快發展。總的來看,四季度經濟將延續穩中向好的態勢,實現全年預期發展目標應該沒有問題。

你還關心到明年的經濟形勢,那就要做一個預測了。因為今年是穩中向好的,這個“好”體現在一些積極變化上,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壓縮了過剩産能、落後産能,改善了供求關係,這就是一個向好的趨勢,還會延續到明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確定了明年經濟工作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並做了一系列的部署。有了這個總的部署,有今年穩中向好勢頭的延伸,最重要的是還有我們廣大企業家、個體工商戶、社會各方面,以及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各個部門的共同努力,明年我們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提高經濟的質量和效益,是可以預期的。

當然,明年也有不確定因素,這個不確定因素主要還是來自外部,世界經濟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有所增多,但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把自己的事情辦好。我們要適應和應對國際形勢的變化,事先考慮,爭取提前化解,保證明年中國經濟繼續朝著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態勢去發展。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姜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