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大城“食”事,看上海如何智慧監管

2018-01-21 17:02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上海1月21日電 題:大城“食”事,看上海如何智慧監管

新華社記者 姜微 周琳

21日,新一屆的上海政協委員,已經可以在會場掃碼,獲得上海食品安全白皮書,了解上一年度食品安全工作的總體情況。

2000多萬常住人口,20萬張食品生産經營許可證……上海是人口密集、市場活躍的特大消費城市,“舌尖”大事必須嚴陣以待。直面頑症痼疾、跨前監管新業態、實施智慧監管,上海正在勾勒嚴密高效的監管體系,使食品安全讓人民滿意。

精準施策:以問題為導向,直面痛點“嚴字當頭”

每秒鐘,有數千公斤農産品被消費,70%來自外省份供應,一個環節出現偏差,都易埋下隱患。以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上海正加快建立科學完善的食品藥品安全治理體系,用制度保障破解“天下第一難”。

“地溝油”,是人人談之色變的食安痼疾。長期來,正規軍拼不過“遊擊隊”,處置企業成本倒挂,靠檢測、追擊根本難以杜絕。

直面痛點,上海揀最難的“骨頭”下口。2017年11月,環衛車在中石化加油站加注了“地溝油”生産的生物柴油,餐廚廢棄油脂制生物柴油首次進入成品油終端銷售市場。這是上海探索“收運處調用”全程閉環監管的新舉措,實現了餐飲企業油脂上“鎖”、統一收運處置。

為了讓“地溝油”有安全的“出路”,必須使閉環鏈的每一環都同向發力、各得所需。“光是協調會,就開了十幾次。”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聯合會副秘書長鄭樹松説。

食品不僅要嚴控風險,更關鍵是讓每個人有實在的安全感受。上海建設的統一追溯平臺上,3萬家企業的1億余條數據匯聚;200多家“明廚亮灶”飯店與監管部門信息“無縫對接”,顯示屏上實時顯示廢棄油去向、原料追溯……

近年來,上海食品抽檢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安全總體有序可控、穩中向好。在建設市民滿意的食品安全城市行動方案等全局、綜合性方案基礎上,上海已制定系統的體系規範,把食品安全放在黨政同責的高度部署推動。

上海市副市長許昆林説,食藥監管,要一抓到底,零容忍、出快手、下重拳,用制度、靠技術保障好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智慧監管:以效果為目標,激發企業主動自律

閔行區田園外國語實驗小學的食堂,孩子們的午飯剛燒好,就被逐一裝入全密閉的加熱保溫箱中。在配餐單位上海綠捷,十余塊大屏幕正在播放數百所學校的實時畫面。

“監督員在屏幕前值守,一旦發現蛛絲馬跡,將立刻由專人前往核查。視頻畫面還與監管部門相連,對遵規守紀的企業也是保駕。”綠捷董事長張國華説。

上海正在推進的放心餐廳、放心食堂工程,旨在通過智慧監管,力爭實現“一個不漏”。不靠“人海”戰術,利用科學監管,“互聯網+視頻廚房”使監管24小時不下線,截至2017年底,已有7100家通過初評。

“一旦入選‘放心’序列,監管頻次會降低。而如果違規,則加大曝光處置。”上海市食藥監局餐飲處處長沈偉濤説,上海還鼓勵“神秘顧客”投訴,舉報可以現場定位、實時上報、及時查處。

186家高風險生産企業全部納入監控,預警信息第一時間發送到監管人員手機;針對快速擴張的企業,制定“網紅飯店重點監管名單”;消費者在第三方平臺上的“吐槽”,成為監管線索庫……大數據使以往少數專業人員的監管,轉變為全民參與、社會共治。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厲曙光説,這張靠智慧聯接的“天羅地網”,將使違法違規分子無處遁形。消費者通過理性選擇,用市場無形的手“擠出”不合規的商戶。

跨前服務:以需求為焦點,打造新業態“引力場”

咖啡生産線開放在消費者面前,可以全程感受咖啡豆從烘烤到沖泡的過程;生産區域設置了1.05米高的透明隔欄,與經營區域隔離開。2017年12月在上海營業的星巴克海外首家甄選烘焙工坊裏,這條“開在商場”的生産線吸引了不少眼球。

民以食為天,管得緊不是為了管窄、管死,而是在企業合規的基礎上,讓消費更透明、更放心。星巴克的首張“開放式”食品生産許可證,正是監管部門守住安全底線、主動跨前監管的縮影。

上海是眾多新業態的“試驗場”。監管部門不斷創新方式,既要主動防範食品安全,又能使各類食品新業態蓬勃發展。通過技術研究、風險評估,上海出臺了開放式生産的相關審查細則,依法加強事中事後監管。

在浦東,滿足低風險、不需要環保許可等的食品經營,納入“證照分離”2.0;上海自貿試驗區,醫療器械註冊和生産許可不再“捆綁”,降低創新成本;在楊浦,網絡訂餐、餐飲、食品“三合一”食品經營許可證,讓盒馬鮮生這一新零售企業落地……

“面對新業態我們的原則是,守住安全底線基礎上,絕不簡單説‘不’。”上海市食藥監局局長楊勁松説,通過地方標準、“多證合一”、部門規章等方式,讓新業態既能跑得快,又能跑得穩。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陸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