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去杠桿政策效應逐步顯現

2018-07-14 08:19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9.1萬億元——
去杠桿政策效應逐步顯現

7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數據顯示,初步統計,2018年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9.1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2.03萬億元。6月份當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18萬億元,比上月多4180億元,比上年同期少5902億元。6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77.02萬億元,同比增長8%,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個和1.1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6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84萬億元,同比多增3054億元。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陳冀認為,信貸增速的反彈符合預期,反彈規模甚至小幅超過了市場預期,這表明此前央行所實施的定向降準等一系列結構性引流政策起到了一定效果。

6月24日,央行宣佈從7月5日起,下調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今年4月25日起,央行通過定向降準置換中期借貸便利(MLF),釋放了更多長期低成本資金。

新增信貸增速較快的同時,社會融資規模增速為何明顯下滑?這是近一段時間市場關注的焦點。對此,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阮健弘解釋稱,社會融資規模增速下滑,主要與各方面加強監管、去杠桿政策效應逐步發揮有關,比較突出地體現在委託貸款和信託貸款上。

數據顯示,6月末,委託貸款同比下降4.6%,降幅比上月擴大1.2個百分點;信託貸款同比增長10.1%,增速比上月回落5.9個百分點。資金運用方面,前期有較多委託貸款、信託貸款投向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和房地産企業。去杠桿過程中,這些行業的不規範融資在減少。資金來源方面,委託和信託貸款的部分資金來源於理財産品。上半年銀行表內資金對表外理財産品投資下降1.76萬億元,其中6月份下降9156億元,委託貸款和信託貸款資金來源明顯收縮。

社會融資增速下滑是否會影響實體經濟?阮健弘認為,6月末人民幣貸款、企業債券餘額同比分別增長12.7%、8.7%,增速比上月末高0.1個和0.4個百分點,一定程度上對衝了委託貸款、信託貸款下降的影響。此外,資産證券化産品發行加快,不良貸款核銷力度加大,若還原這些因素,實際貸款增長會更多。

數據顯示,上半年,對實體經濟發放的貸款同比多增,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8.7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5548億元。同時,債券市場融資明顯回升。上半年,企業債券凈融資為1.02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38萬億元。

阮健弘表示,年初以來,人民銀行繼續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加強預調微調和預期管理,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總體看,當前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適度增長,市場利率運行平穩。(記者 陳果靜)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