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穩增長的自信來自哪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3-27 18:16 來源: 人民網/中國經濟週刊
【字體: 打印本頁

  中國GDP為何成全球關注的敏感數字

  當今世界,能夠引發全球關注的數字中,有一個最為引人注目,那就是中國每年的GDP增長率。

  在剛剛結束的2014年全國兩會上,這一數字毫無懸念地成為焦點之一。在李克強總理接受中外媒體採訪的記者會上,獲得寶貴提問機會的幾家美國媒體和英國媒體記者,不約而同地向李克強總理表達了他們對同一個話題的關心和擔憂:中國經濟能否以及如何實現7.5%左右的增長目標。

  伴隨著這些關注的,是近兩年來國際輿論對中國經濟能否保持高速增長和穩增長的質疑以及“崩潰論”和硬著陸的“預言”。

  GDP增長率,即國內生産總值的年增長率,它代表了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快慢的全球通用指標。

  自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全球對中國GDP增長率的關注,可大致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前30年間,面對連續多年超過10%的兩位數的GDP增長率,國際輿論給予驚艷般的關注和喝彩;第二階段是自2012年以來,中國政府主動大幅調低增速,在2010年和2011年分別實現10.45%、9.3%的高速增長的大好形勢下,出人意料地將GDP增速降至8%以下,即俗稱的“破8”,國際輿論開始轉為懷疑和質疑。

  引發這一國際輿論轉向的大背景,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當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危機,進而導致全球經濟大衰退,但中國當年卻依然保持了9.63%的高速增長,被一些國際輿論譽為“一枝獨秀”。從此,中國被寄予“引領全球經濟復蘇的火車頭”的厚望;中國的GDP增長率,似乎不再是中國自己的事,而是事關全球經濟未來的大事。

  中國經濟的主動“破8”,似乎打破了西方輿論的慣性思維,他們悲觀地表示,中國經濟可能連7.5%的增速也無法實現,甚至預言中國經濟增速在2013年只能實現3%~4%,出現可怕的“硬著陸”。

  事實勝於雄辯。

  2013年,中國實現GDP 7.7%的高增長,圓滿完成了年初預設的“7.5%左右”的目標。

  2014年,儘管面臨著“正處於結構調整陣痛期、增長速度換擋期,到了爬坡過坎的緊要關口,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的困難局面,但中國再次將經濟增速確定為7.5%左右。

  中國經濟穩增長的信心從何而來?

  實現“7.5%左右”的動力和保證

  穩增長的五大潛能

  在2014年全國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代表中國政府,對2014年GDP增長率,作了全面的闡述説明,甚至答疑。

  對於為何將2014年經濟增速預期目標定在7.5%左右,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坦言,這是“經過認真比較、反復權衡”,並“兼顧了需要和可能”。

  從“需要”的角度看,對於中國這樣的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展中國家而言,“發展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必須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保持合理的經濟增長速度。”同時,報告還明確指出,7.5%左右的增速目標對於全局至關重要,因為“這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相銜接,既有利於增強市場信心,又有利於調整優化經濟結構”。

  記者招待會上,李克強總理耐心解釋“7.5%左右”: “沒有就業就沒有收入”;“現在我們全國每年要新增城鎮勞動力就業1000萬人以上,還要給六七百萬新增的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留有一定的空間,所以要有合理的GDP增速。”

  總理又直言這是一個不簡單的任務:“我們既要穩增長、保就業,又要防通脹、控風險,還要提質增效,治理污染,多重目標的實現需要找一個合理的平衡點,這可以説是高難度的動作。”

  同時,李總理堅定地表示:“我們有去年應對經濟下行的經歷,中國經濟又有著巨大的潛能和韌性,我們有能力也有條件使今年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總理的信心從何而來?除了 “需要”,實現7. 5%的“可能”是什麼?

  2013年中國在應對經濟下行中探索和積累了哪些創新實踐和成功經驗?中國經濟蘊含了哪些巨大潛能和韌性?

  近日,《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就此廣泛採訪了來自中央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的官員、企業家及著名學者等各界人士。各界對2014年7.5%左右的增速目標有著高度共識,並且充滿信心。受訪者普遍認為,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探索和實踐,中國經濟蘊藏了巨大的增長潛能;其中,改革紅利、新一輪對外開放、內需拉動、新型城鎮化、創新驅動等幾個因素被普遍看好,被認為既是2014年實現GDP 7.5%左右目標的重要保障,也是中國未來一段時間內保持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動力。

首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 王洋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