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新聞分析:國務院為綜保區升級“開道”
意味著什麼?

2019-01-10 20:2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月10日電 題:新聞分析:國務院為綜保區升級“開道”意味著什麼?

劉紅霞、王錦萱

在上海青浦出口加工區從事飛機發動機維修行業的李平平近來尤其關注一條新聞——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綜合保稅區升級工作。10日,這條新聞迎來最新進展——有關部門將推出21項任務舉措,為綜保區升級“開道”。

海關總署副署長李國當天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告訴媒體記者,我國現有140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其中,綜保區96個;目前新設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統一命名為綜合保稅區,原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正加快整合優化為綜合保稅區”。

這意味著,青浦出口加工區也將優化為綜保區。上海普惠飛機發動機維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平平説,這對企業發展而言是個利好,雖然暫時還未升級為綜保區,但企業已經開始享受海關通關便利化的政策。

綜保區升級,遠不止于通關便利化。李國介紹,海關總署會同國家稅務總局、商務部等14個部門研究起草了《關於促進綜合保稅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近日將正式印發實施。若干意見提出21項具體任務舉措,將推動綜保區發展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加工製造中心、研發設計中心、物流分撥中心、檢測維修中心、銷售服務中心”。

為什麼要專門研究促進綜保區更高水平開放?一組數據或許可以作為部分解釋:2018年1月至11月,全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實現進出口值4.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3%,佔同期全國外貿進出口總額的16.8%,以佔全國二萬分之一的土地面積,實現了約六分之一的外貿總量。

李國以促外貿引外資的“先導區”、帶動中西部地區開放發展的“助推器”、引領新業態探索創新的“孵化器”、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的“實驗室”來形容綜保區。“隨著綜合保稅區新的政策出臺,它的作用將進一步發揮。”

1月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在綜保區推廣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允許區內加工製造企業承接境內區外委託加工;區內加工生産的手機、汽車零部件等,內銷時不再申領自動進口許可證。

國家稅務總局貨物和勞務稅司司長王道樹表示,賦予綜保區企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意味著區內企業向境內區外企業銷售産品,可以直接向對方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對方可以獲得抵扣。另外,區內企業從境內區外企業購買原材料或者承接區外委託加工業務,也可以向對方索取增值稅專用發票,以用於抵扣。

“基於這樣的政策設計,海關特殊監管區內的企業‘跟國內做生意’更加便利,同時企業開展‘兩頭在外’的業務,在這個政策設計下仍然不受影響。”他説,“從而較好地滿足了企業開拓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和利用兩種資源的訴求。”

此前,綜保區企業只能承接出口産品的加工,隨著企業做強做大、國內製造業水平提升,僅僅對外已經無法釋放區內企業的産能。因而,此次新政允許區內加工製造企業承接境內區外委託加工。

李國表示,若干意見正式印發後,對於一些具體的管理辦法,還需進一步研究溝通,制定時間表。海關總署將發揮好牽頭作用,按要求儘快制定相關方案,讓企業儘早享受政策紅利。

記者從吹風會現場獲取的信息看到,21項任務舉措將包括簡化醫療器械進境註冊或備案手續,對符合條件的人用疫苗等實施便利化查驗,對研發進口貨物、物品免於提交許可證,優化文物及文化藝術品境外入區管理,支持綜保區逐步全面適用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政策等。

業內人士認為,加快整合優化各類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為綜保區升級制定一攬子舉措,有利於穩外貿穩外資、培育國內市場、激發內需潛力,繼而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祁培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