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津圓桌論壇系列之:培育壯大新動能,加快發展新經濟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6-08-17 15:39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字體: 打印

主題:培育壯大新動能,加快發展新經濟

時間:2016年7月15日

主持人:吳亮 新華社瞭望智庫總裁

參會名單:

許憲春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

范  必 國務院研究室綜合司巡視員

伍  浩 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産業司副司長

羅俊傑 工業和信息化部産業政策司副巡視員

高新民 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

沈  艷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

武愛斌 郎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建華 滴滴出行首席發展官

任京陽 中科曙光副總裁

任嬌 途家網市場副總裁

吳亮 瞭望智庫總裁

陳光義 瞭望智庫副總裁

主持人瞭望智庫總裁吳亮:歡迎各位領導、專家來新華社座談,今天下午我們圍繞新經濟的核心問題展開討論。我們在基層調研時,主要關注什麼是新經濟,怎麼統計,就業怎麼算,法規有哪些,財務如何核算,新經濟和舊經濟在管理上有什麼區別等。對此,我們首先請范司長先給我們分享一下。

范必: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大家下午好。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培育壯大新動能,加快發展新經濟”,這成為今年和未來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

一、什麼是新經濟、新動能?

“新經濟”這一概念最早出現于20世紀90年代,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産物。現在重提新經濟,則與第四次工業革命緊密相關。

第一,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基礎是半導體、計算機、互聯網,這些新技術的出現仍然是人手和人腳的延伸。第四次工業革命出現了泛在網、人工智慧、機器學習、3D打印、基因測序等一系列新技術,這些技術顛覆了前三次工業革命技術進步的方式。

第二,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創新成果的傳播速度比第三次工業革命大為提高,創造單位財富需要的人工更少,真正實現了通過創新供給創造需求。比如智慧手機中的各種APP,很多功能過去消費者根本沒有想過,但是設計者製作出來後就創造了需求。

第三,新經濟在第三次工業革命期間已具雛形,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新經濟基於各種新興業態,形成了促進經濟持續增長新發展模式,具有創新能力強、附加值高、效率提升明顯、市場規模較大等特徵。

在新經濟發展模式中,發展動能出現新變化。傳統發展動能主要是依靠土地、資本、勞動、能源資源等傳統生産要素,以及製造業、房地産等傳統産業。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知識、信息、創新成為新生産要素,一大批顛覆性創新催生出高端製造、普適計算、智慧城市等新業態、新模式,共同構成了未來發展的新動能。

二、新經濟、新動能改變了社會再生産的方式

馬克思認為,社會再生産包括生産、分配、交換和消費四個環節。新經濟、新動能的出現,使整個社會再生産每一個環節都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一是生産方式。傳統生産方式的特徵是,大規模、集中式、工廠化、標準化生産,遠距離輸送。新的生産方式則表現為智慧製造、柔性化生産、分佈式生産、個性化定制。與傳統生産方式相比,重塑了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

二是分配方式。傳統的分配方式主要是一次分配、二次分配。初次分配實現效率,再分配保證公平。在新經濟、新動能時代,一次、二次分配的界限開始變得模糊,出現了眾創經濟、共享經濟,人人可參與、人人可受益。

三是交換方式。支付革命降低了交易成本。互聯網、大數據使消費者隨時可以對不同商家出售的同一産品進行價格對比,有望破解以往商品交換中信息不對稱問題。産品生産和交易成本越來越低,有利於物價保持在低位。經濟學中的通貨膨脹理論、價格理論面臨挑戰。

四是消費方式。電子商務打破了交易的時空界限,增加了消費者的選擇權。消費決策週期縮短,消費更加個性化,私人定制日益普遍。消費也不完全是個體行為,通過互聯網分享體驗,可以帶動更多的消費産生。

三、新經濟、新動能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新經濟、新動能代表著時代進步的方向。隨著顛覆性創新增多,後來者在很多領域不需要模倣前人就可以做得很好。這比較像電子管、晶體管、大規模集成電路間的代際更替,後來者可以忽略做電子管、晶體管,直接研發集成電路。中國作為具有後發優勢的國家,在新經濟時代可以利用顛覆性創新的機會實現超越。

但是新經濟、新動能對經濟增長的挑戰也不容忽視。第四次工業革命已有十多年,在此期間爆發了金融危機,各種顛覆性創新並沒有帶動發達經濟體全面復蘇。不僅如此,新技術的不斷涌現,也會加劇經濟發展失衡,掌握先進技術和創新能力的技術型人才和普通勞動者之間的貧富差距將會加大。

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需要新的制度安排。在傳統生産要素領域,如土地、資本、勞動;在傳統服務業領域,如教育、醫療、科技,這些供給側的改革應當在第三次工業革命結束前完成,但到目前為止仍在進行。

拿勞動來説,人是最有活力的生産要素,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都要依靠高素質人才,但是現有體制不利於人才的成長和流動。在企業支付給員工的全部報酬中,“五險一金”要佔一半左右,加大了創新企業的用人成本。北上廣深這些創新企業集中的地方,高薪聘請的人才如果他的戶口不在本地,就不能馬上買車、買房,不能痛快讓孩子上學,要等待多年才能湊夠條件解決這些問題。而這中間如果他要到另一個大城市工作,這些問題又會重新出現,優秀人才哪能安心創新創業!除此之外,在其他要素領域,土地沒有完全實現市場配置資源,企業在資本市場上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渠道窄。這些也是供給側改革需要解決的問題。

新經濟、新動能對就業正在産生積極的影響。傳統經濟理論一般認為,隨著經濟增長,單位GDP吸納就業人數會減少。但這幾年,單位GDP吸納就業人數在增加。比如,2011年經濟增長9.5%,全年新增1200多萬就業,這幾年經濟增長7%左右,每年卻解決了1300多萬就業。這可以解釋為新業態帶來就業的增長,像電商、快遞、網約車等吸納了很多就業。

在新經濟、新動能作用下,企業不變革就死亡。日本有很多百年老店,但新的百年老店很難再出現。即便是很成功的企業,在市場上佔據支配地位的時間也越來越短。面對這種形勢下,我們管理國有企業很大程度上仍在延用實物管理的方法,主要表現為管人管事管資産,這可能適用於傳統工業。在新經濟、新動能時代,如何轉向管資本為主,如何在管理中體現人才、創新的核心價值,這是國企改革不可回避的問題。

新經濟、新動能直接影響到政府管理和社會治理。各種新技術的出現,使信息公開性、管理精細化程度得以大幅提高。但也要看到,社會結構已經出現了重大變化。傳統社會結構表現為金字塔型、信息單向傳播。現代社會結構則表現為扁平化、社會思潮多元化。與以往相比,社會治理對象的期望值更高,公眾意見表達渠道增多,瞬時回應難度加大。這就要求政府的組織決策、組織形態、組織方式、組織行為、決策機制等都需要進行深刻的變革。

四、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需要構建新的政策體系

新經濟、新動能提出以後,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積極響應,最近在互聯網+、雙創、中國製造2025、大數據、物聯網等多個領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也要看到,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是一項全新的事業,現在出臺的政策大多著眼于生産環節,涉及分配、交換、消費的政策不多,説明政策覆蓋面還不夠全。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部門仍在用舊思維管理新經濟、新動能。比如,很多扶持政策都要滿足一定的條件,而企業是否符合條件要由有關部門進行認定。也有一些部門和地方,在新業態還沒有充分發展情況下,就急於加強管理,甚至出臺逆向調節的措施,對網約車的不同態度,就反映了這一點。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不是靠一兩項政策可以解決的,需要突破條塊分割體制,構建新的政策體系。這個體系應當包括財政政策、稅收政策、金融政策、投資政策、土地政策和行業政策等一攬子政策,這些政策又需要各地有針對性地制定配套措施。

新經濟、新動能的出現,意味著政府管理和服務的對象發生了重大變化,是主動變革、積極引領,還是靜觀其變、固步自封,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我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命運。

主持人:感謝范必司長精彩的分享。下面請許憲春給我們講講,站在統計的角度。

許憲春:各位好,我發言的題目是《新經濟的作用及其給政府統計帶來的挑戰》。主要講四個方面內容:一是新經濟對世界經濟發展産生重要的推動作用;二是新經濟給政府統計帶來嚴峻挑戰;三是國際上關於新經濟統計的研究與探索;四是國家統計局關於新經濟統計開展的工作。

第一個方面,新經濟對世界經濟發展産生重要的推動作用。新經濟對1991年至2001年美國經濟的持續增長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這期間,美國經濟發展比較好,經濟增長率、勞動生産率和資本收益率比較高,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比較低。國際社會普遍認為,美國經濟的階段性擴張得益於全球化效應、國際競爭力提升、管理更加科學,成本下降,以及與這些因素相關的效率的提升。但美國經濟持續增長最顯著的推動力則是新經濟。

新經濟的快速成長對我國傳統經濟的下滑發揮了重要的對衝作用。我們知道,目前我國傳統經濟增速下滑的比較快。但在創新發展戰略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的推動下,新經濟在我國正在快速成長。下面是一些例子。

一是戰略性新興産業快速增長。上半年,工業中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增長11%,高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速5個百分點。二是高技術製造業快速增長。上半年,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0.2%,高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速4.2個百分點。三是新産品快速增長。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增長88.7%,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SUV)增長39.7%,工業機器人增長28.2%;智慧電視增長20.5%,增速遠超傳統産品。四是新興服務行業快速增長。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調查結果顯示,1-5月份,數據處理和存儲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35.6%,互聯網信息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33.2%,快遞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29.7%。五是網上零售額快速增長。上半年,全國網上零售額增長28.2%。

上述新經濟的快速成長對我國傳統經濟增速的下滑産生了重要的對衝作用,減少了整體經濟增速下行的壓力。以規模以上工業為例,去年一季度增加值增長6.4%,二季度增長6.3%,三季度和四季度均增長5.9%,今年一季度增長5.8%,二季度增長6.1%。傳統工業行業增速仍在下滑,為什麼工業經濟增速趨於穩定?新經濟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沒有新經濟的快速增長,傳統經濟增速下滑可能會導致整體經濟增速回落的更加嚴重。可以預期,新經濟對未來我國經濟發展必將産生更加重要的推動作用。

新經濟的快速成長正在廣泛而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生産和生活方式。3D打印技術、信息通信技術等新技術,互聯網信息服務等新産業、電子商務等新業態,網上零售等新商業模式正在越來越廣泛的領域影響著人類的生産和生活方式。

無論是從90年代美國經濟的持續增長還是目前新經濟對中國傳統經濟增速下滑産生的重要對衝作用,都説明了新經濟對世界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第二個方面,新經濟給政府統計帶來嚴峻挑戰。新經濟在推動世界經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的同時,也給政府統計帶來嚴峻挑戰,包括基本概念、統計調查方法、GDP核算原則和核算方法、價格指數編制方法以及勞動力統計方法等方面,都帶來一定程度的挑戰。

首先,看一下基本概念方面的挑戰。據了解,關於新經濟,到目前為止沒有形成一個國際社會普通接受的、通用的、統一的基本概念。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群體,關於新經濟的理解是有區別的。這對政府統計來説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新經濟”一詞最早出現在美國1996年12月30日《商業週刊》的一組文章中。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歐盟統計局等國際組織在國際統計標準的制訂中發揮重要作用。這些國際組織和美國、瑞典等發達國家的專家、學者對新經濟概念和內涵進行過一系列探索,與新經濟相關的新名詞,如知識經濟、數字化經濟、分享經濟等相繼出現。

知識經濟。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産、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經濟。知識經濟有以下幾個主要特徵。第一,科學與技術的研究開發日益成為知識經濟的重要基礎。這裡講的是知識經濟的基礎。第二,信息與通信技術在知識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處於核心地位。這裡講的是知識經濟的核心地位。第三,服務業在知識經濟中扮演主要角色。這裡講的是知識經濟的主要角色。第四,人的素質和技能成為知識經濟實現的先決條件。這裡講的是知識經濟的先決條件。我認為,OECD對於知識經濟特徵的概括是比較深刻的。

很長一段時間,知識經濟被視作新經濟的代名詞,但後來人們發現知識經濟還概括不了新經濟。

數字化經濟。數字化經濟的一個主要表現就是,通過互聯網平臺,消費者對消費者(P2P)的交易可以實現。這就顛覆了傳統的企業對企業(B2B)、企業對個人(B2C)的交易模式。

數字化經濟的主要特徵是,數字化經濟已經滲透到世界經濟的各個層面,影響著銀行、零售、能源、交通、教育、出版、傳媒、保健等各個領域。

分享經濟。分享經濟是一種以互聯網為仲介的新型服務模式,是數字化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定義是:個體共享社會資源,以不同的方式交換商品。分享經濟包含多種形式,如分享住房、分享汽車、分享車位、分享圖書、生活日用品交換,等等。其主要特徵是將閒置的資源通過移動互聯網技術提供給有需求的用戶。對於供給方來説,通過在特定時間內出讓貨物的使用權或提供服務,獲得一定的收入回報;對需求方而言,不直接擁有貨物的所有權,而是通過租、借等共享的方式使用貨物。

這些新名詞都是從不同的角度刻畫新經濟。到目前為止,人們對於新經濟的認知仍然處於探索階段,還沒有形成一個國際社會普遍接受的概念。OECD于2000年和2001年曾經兩次指出,新經濟對於不同的群體、不同的機構、不同的國家而言具有不同的含義。因此,現階段不太可能定義一個國際上通用的、統一的概念。前面已經指出,OECD在國際統計標準的制訂中起重要的作用。

其次,我們看一下統計調查方法方面的挑戰。以分享經濟為例,傳統的生産統計以法人單位和個體經營戶為主要調查對象,但分享經濟,如分享住房、分享汽車、分享車位、分享圖書、分享日用品等,其參與者大都不是法人單位和個體經營戶,而往往是居民個人,因此傳統的生産統計調查方法很難完整地採集到相應的生産數據。

再次,GDP核算原則和核算方法方面的挑戰。數字化經濟催生新的商業模式,産生了大量的非貨幣交易,對GDP核算來説帶來嚴峻挑戰。許多互聯網網站向居民提供大量的免費或者價格非常低廉的服務,如信息服務(包括商品信息,旅遊信息,醫療信息)、通訊服務,音樂服務,等等。關於音樂,以前用戶都是買一個光盤或磁盤,現在通過互聯網可以免費享受。而互聯網網站主要是通過在線廣告,通過給廣告讓出時間和空間獲得收入。互聯網網站提供的這些服務是客觀存在的,關於這些服務的最終消費也是客觀存在的。互聯網網站提供了這些服務,居民享受了這些服務。但是,互聯網網站沒有直接收取服務費用或者收費很低。因此GDP核算很難反映出相應的服務創造的價值。

分享經濟對GDP核算如何劃分消費品和投資品帶來挑戰。例如,在現行GDP核算中,居民購買的轎車是作為消費品處理的,夠買的房子是作為投資品處理的。居民購買的轎車不管多貴都作為消費品處理,居民購買的房子不管多便宜都作為投資品處理。滴滴打車出現以後,居民個人通過分享轎車獲得租金收入。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分享的轎車已經不是純粹的消費品了,它們被用於提供服務獲得相應的收入回報,屬於投入到了生産活動,起到了投資品的作用。這對於GDP核算關於消費品和投資品的劃分帶來了挑戰。用於分享的轎車到底是作為消費品處理還是作為投資品處理?或者多大比例作為消費品多大比例作為投資品?從理論上講,用於分享並獲得收入回報的轎車起到了投資品的作用,不是完全意義上的消費品了。

分享經濟對GDP核算如何處理居民關於閒置日用品交換帶來挑戰。在現行GDP 核算中,居民購買的日用品,在購買時計入居民消費支出,在銷售出去時以負值計入居民消費支出。這種處理方法沒有反映出分享經濟利用一部分居民的閒置日用品對另一部分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沒有反映出分享經濟的作用。

此外,價格統計、就業統計都受到新經濟的衝擊。所以,新經濟對政府統計帶來的挑戰是非常大的。當然,關於這方面也是有不同觀點的。

第三個方面,國際上關於新經濟統計的研究與探索。面對新經濟給政府統計帶來的巨大挑戰,以OECD、歐盟統計局為代表的國際組織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形成了若干一致看法。一是新經濟的出現造成GDP規模的漏統和增速的低估。二是盡可能全面測算新經濟。儘管現階段新經濟尚無清晰的定義,但必須找到一種方法並運用現有的全部統計數據資源直接或經過略加調整後來描述新經濟或新經濟現象。三是國家統計機構參與並主導應對新經濟給統計工作帶來的挑戰極為重要。實踐證明,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只有國家統計機構具有應對這種挑戰的能力和優勢。四是各國統計機構需要重新設計統計調查方案,以便獲得描述新經濟的統計數據。例如,通過擴大住戶調查範圍和調查內容,來獲得居民個人生産活動的詳細數據,以便減少被遺漏的居民個人生産活動;通過建立和完善企業註冊制度,完善企業調查來獲得新經濟參與者及其活動數據。

面對新經濟給政府統計工作帶來的挑戰,以美國、英國、瑞典、法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開展了一些試驗性的測算工作,並取得了初步成果。美國和法國較早地系統研究了新經濟對國民經濟核算主要指標的影響。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于2000年發表了《測算新經濟》的研究報告;法國國家統計局于2001年發表了《新經濟與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的測算》研究報告。兩篇報告認為,在支出法GDP核算中,新經濟的影響體現在居民消費支出、政府消費支出、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存貨變動、貨物和服務進出口等支出法GDP的各構成項目上。在收入法GDP核算中,新經濟的影響體現在僱員報酬、利潤、業主收入以及租金收入、利息、股息等方面。兩篇報告的結論是,必須完善GDP核算,以跟上新經濟不斷發展的步伐。

面對新經濟給統計工作帶來的挑戰,國際上一些著名的諮詢機構、高校和研究機構也嘗試測算新經濟。美國信息技術和創新基金會從1999年開始研究測算和發佈《美國各州新經濟指數報告》,到目前為止,完成了7個報告。美國新經濟指數從5個方面25個指標對美國50個州新經濟發展進行評價,揭示各州新經濟進展情況,總結各州新經濟發展經驗,提出政策建議。該報告把新經濟定義為:依靠知識和創新而獲得增長的經濟,它具有知識型、全球化、創業、信息技術、創新驅動5大特徵。這些特徵也構成了新經濟指數的基本要素。根據《2014年美國各州新經濟指數報告》,新經濟居前列的州存在許多共同特點:聚集了大量的高科技企業、從事知識工作的管理人員、專業人士和受過大學教育的居民。這些州幾乎都走在信息技術革命的前沿,大都擁有堅實的創新基礎設施,促進和支持科技創新;這些州的企業通常在更大程度上面向全球市場;許多州吸引大量的國內外移民,這些移民屬於高度流動的高技能知識工作者,努力尋找良好的就業機會,追求高品質的生活。新經濟落後的州歷史上大都依賴自然資源,旅遊或者大規模生産製造,憑藉低廉成本,而非創新能力獲得競爭優勢。但在新經濟時代,創新能力日益成為競爭成功的推動因素,僅憑藉低廉成本的州會被國外的廉價生産者所削弱。

第四個方面是國家統計局關於新經濟統計開展的工作。由於時間到了,我就簡單點一下題。國家統計局非常重視新經濟統計,就新經濟統計開展了一系列工作。一是制定了“三新”(即新産業、新業態和新型商業模式)經濟專項統計制度;二是研究了制定“三新”經濟增加值測算方法;三是建立健全與新經濟相關的統計分類標準;四是研究建立新經濟統計指標體系。

剛才講了,目前,國際社會關於新經濟的基本概念、內涵特徵和口徑範圍還未形成共識,新經濟統計調查方法和測算方法尚處於研究探索階段。國家統計局建立的“三新”經濟專項統計制度、“三新”經濟增加值測算方法、新經濟統計指標體系還需要不斷發展和完善。我們將繼續加強新經濟研究,逐步深化對新經濟的認識,改進新經濟統計調查體系,完善新經濟測算方法和新經濟統計指標體系,更好地服務於宏觀決策和社會需求,更好地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

伍浩:今天更多是從個人的角度談一些認識和體會。

一、對新經濟的概念和認識。國外提到了新經濟概念,是比較單一的概念。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各界圍繞新經濟的探討再一次活躍,這一個階段提的新經濟概念更加廣域,與以前講的新經濟概念不一樣。

既然叫“新”,必然是和一個歷史階段相關聯,是發展演化,是動態調整的。對於新經濟的認識,要有辯證地思維,用發展的眼光、歷史的眼光看待。比如説,從數字經濟、網絡經濟、分享經濟等方面探討與新經濟的關係。初步給新經濟一個定義,隨後才可以找準新經濟發展目標,才可以做統計分析,進而根據實際情況制訂相關政策。

1、新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信息經濟。我們認為信息經濟是以信息技術為主要驅動力,以互聯網為主要載體的新型經濟形態,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以後,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新範式。應當從經濟學角度,而不是把它放到一個産業甚至更局限到一個技術門類裏面看待。

2、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按照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新發展理念,去把握新經濟的內涵及其發展規律,構建與之相適應的生産關係。比如説,數據作為一個生産要素,通過數據使交易不對稱性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這情況下,不僅是從經濟産業的角度去看,更要考慮整個經濟學理論是否需要重新調整。

3、近年來,有的專家也提出GDP是否可以準確反映經濟發展的總量和質量還有待商榷。新經濟概念界定了後,可能在理論研究層面需要進一步深化。對新經濟有了相對清晰的界定,才可能有準確的統計分析,才能制定適宜的政策。未來統計數據將是一個直接反映,然而更深層次的是多思維的方式、運作和管理方式的調整。

二、今天我們講發展新經濟,有很強的時代背景和中國烙印。從全球看,新經濟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産物,與當前的移動互聯網、電子支付、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從中國的情況看,適應和引領新常態是一個必然要求。無論是速度的變化、結構的優化、動力的轉化都與新經濟的提出有著密切的聯絡。

發展新經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一個重要的議題。新經濟可以使供給能力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形成新的需求。

培育發展新經濟,無論是去産能、去杠桿、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都可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總的來看,培育發展新經濟要放鬆市場管制、創新監管模式、優化競爭環境、推進制度創新。

三、把握髮展新經濟,就是把握三個創新。

1、創新監管模式;2、創新工作機制;3、創新服務模式。

四、積聚發展新經濟三種資源,

1、把智力資源開發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信息經濟、新經濟、知識經濟等方面不可以完全等同。

2、把數據資源開發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新經濟發展,把數據作為一個重要的生産要素。

3、把科技資源開發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重視原始創新突破,鼓勵顛覆式創新,創造更多引領先發優勢,強化標準建設,完善技術經濟扶持政策,組建一批國家級的創新中心。

羅俊傑:這是一個學習機會。簡單地説幾點情況,幾點意見。

第一,對於新經濟新動能。這是新理念,新趨勢,新範式。理論上要有突破,認識過程當中要有一個過程。當然,我個人覺得應該區別地對待,我們在統計上也是很難統計,我們在日常工作當中也是發現很多的問題,很多的方面,包括一些新的模式,新的服務。我們在工作時一個是從統計局拿到數據材料,材料裏面有統計,還有一些內部的服務。很多是在産業內部,特別是在企業內部的一些服務。怎麼對他進行一個分類?怎麼樣量化?這個是很重要的。所以,這個是不是一種新的模式?是不是一種新的技術應用?這個也是不完全作為一種新的需要統計的事情。當然,有一些出現的業態,可能是形成一種業態裏面的投入和産出,這個可能是要區別對待的。我們是在這個工作過程中間,看一下新動能和新經濟這一塊的比較。怎麼樣可以區別地認識,區別地對待,區別地進行劃分。我們有針對性地開展一些工作,在這個方面還得要逐步地有一個提高認識的過程。

第二,關於新動能,新經濟。一般更多的就是關注現代服務業。作為工信部,我們想呼籲一下,更希望我們的社會各界,包括我們的理論界,還有我們的相關媒體朋友更多地關注我們的實體經濟,傳統産業,特別是製造業創新,製造業本身是國民經濟一個主體。同時,製造業也是我們創新發展的一個主戰場。當然,也是我們一些創新應用的一個主要的市場。總體來説,我們培育新動能,發展新經濟方面,有這樣三個方面的優勢條件。第一,就是我們新一代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在這個方面,為我們趕超,甚至是與世界創新發展同步創造很好的條件,我們在這個方面具有優勢。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很多新動能,新經濟都在網絡經濟裏面或者網絡技術上面應用。第二,這個條件在於我們國民經濟的發展具備了很好的基礎,具備了創新發展的條件。無論經濟總量,經濟結構,還有我們的産業門類的齊全各個方面,這個條件我個人覺得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特別是在我們門類齊全方面。第三,體現在廣闊的市場。從需求側看是有廣大消費市場;同時,從供給側看,我們運用新的技術,培育新的動能,有廣闊的應用市場。我們有大量製造業企業,實際上就是在運用新技術進行創新,這個也同時是貫徹落實供給側結構改革很有利的條件。我們製造業企業本身也是一個應用新技術,發展新動能一個市場,也是我們貫徹落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的一個主要的方面。

第三,我個人覺得不可以簡單地認為政府一些政策阻礙了新事物發展。實際上大家覺得政府的政府管理,往往體現了什麼呢?是營造一種公平的環境。所以,在政策制訂過程、政府實施管理過程中間,特別是在産業政策,包括財稅政策各個方面,往往出現兩個情況。第一,大多數的情況,大家都是認為新生事物出現以後,這個政策總是跟不上趟。我覺得這個是一種客觀的事實,因為在我們社會,包括專家各界都是有這樣一個過程。理論梳理,還有思想認識上都是不同的情況下,這個往往存在一些探討的東西。這個不展開説了,這個是一個自然的一個過程,也是一個客觀事實存在的一個問題。往往是由不知不覺,剛剛開始有抵觸,逐步變成規範去推動。還有一種情況,也是經常會有的。客觀實事求是地講,我們在政府公共管理方面,有很多政策就是創新改革,甚至推動引領。這個方麵包括我們一些高端裝備的製造的技術改造等等一些方面,我認為都是政府推進。不只簡單是一個看不見的市場。政府在這個方面起推動作用,主導作用,甚至是引領和創新的作用。我覺得是取得了很多的成效,這個是第三點的意見。

第四,新動能、新經濟,我們不僅要關注我們一般的網絡經濟,還有現代行業的領域,也是希望大家更多地關注製造業。在去年5月份,國務院印發了《中國製造2025》。《中國製造2025》最主要三個方向,就是推動我們的製造業實現智慧化、綠色化、服務化的轉型升級。在服務化這個領域,實際上以前接觸很少。總書記是前年開始在講話當中提到了這個,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同時,我們十三五規劃也提出了要把我們的生産向生産服務型轉變,這個都是相互統一。在推動我們的企業服務化轉型方面有這樣三個方面的機遇。第一,壓力和動力存在嗎?所謂的壓力就是在於發達國家在經過金融危機以後,紛紛實施工業化戰略,加大科技和服務的轉型,以維持競爭的優勢。這個方面的趨勢還是比較的明顯,特別是一些大的跨國公司服務化轉型趨勢非常的明顯。而我們從國內看,我們現在已經在工業化中後期,經濟增長動力從傳統要素向創新驅動轉變。特別是面對我們現在的社會化分工進一步細化,我們對於生産性服務的要求也是明顯增加。所以,我們的製造業企業如何應對這種形勢?第二,環境和技術。包括技術方面、發展環境、市場環境、人才儲備。第三,供給和需求。在需求側來説,消費需求的個性化需求推動我們製造業服務化轉型,特別是個性化定制,還有産品全生命週期發展,向創新領域發展。從供給側角度要看到,製造業企業在運用服務,供應鏈的管理,還有網絡化協同製造、外包服務等方面,還有很大的一些有待於挖掘的潛力。比如,我們的製造業在如何提質增效?特別是提升價值鏈方面還有很大的空間。當然,我們也通過研究機構,通過一些抽樣的研究分析,看到製造業企業也在不同程度實現這種服務化轉型,開展一些服務型製造的工作。但是,我們大多數都還是在基本的一些産品維護等等售後服務,和一些基本的設計的地方。當然,還存在一些區域性不平衡,行業不平衡。特別是我們在發展製造業服務方面還存在公共服務不到位的問題。所以,在這個方面,我們貫徹落實中國製造2025,特別是在國家製造強國統一安排部署下,核心是要推動我們的製造走向價值化,專業化。

主持人:剛剛提到2025,我最近調研也是有一個説法。2025還是政府為主導,有一些董事長直接斷言,怎麼把創新作為核心的要素?怎麼尊重企業創造?尊重個體創新的價值?2025,還是政府在分配,政府分配要素,政府分配錢。這種東西到底怎麼看?當然,很偉大,把整個産業梳理,我覺得很好。這種東西到底怎麼解決?我們國家要真正的管理。

羅俊傑:第一,政府管理需要創新、需要改革。第二,在中國製造2025,是一個總體的大規劃。現在正在推動一些工作創新發展,包括創新中心建設,要一步一步往前推。這個是第一方面。還有其他的相關的配套的措施也是在逐步地開展。另外一個方面是,我們現在在推的2025的工作,更多就是在營造一種公共服務。不是政府批什麼,不是在於一定要多給錢,一定要降稅,是要營造一個環境,有一些政策,推動一些公共服務的發展環境。我就簡單地給大家談談個人的看法。

主持人:謝謝。第一個問題,包括剛剛司長已經説了,我們已經討論了,很多的新經濟新的技術,新的經濟,不是政府部門規劃出來的,規劃可以規劃五年十年,指導性是沒有問題的。這個東西規劃出來,我們一定可以弄出來,很多企業不買賬,很多企業都是試出來的。第二,為政府主導的創新,特別是國有企業。我們叫這麼多年,也是做過很多的調研,沒有真正的得到成果。當然,新經濟對於資源使用是顛覆性的,很多不在原來規劃範圍之內。沈教授,我們到底怎麼看這個東西?

沈艷:今天來聽了很多專家的講話,有很多的學習。我講一下我們知道的幹貨。第一,何為新?我們拿出來一個新的標準。重點就是度量了以後看什麼。隨著時間的變化,把它和現有一些指標相比較,看一下這個指標是不是合適。那麼,這個時候最主要目的,我們先給出一套標準出來,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我們根據國際經驗,根據我們的觀察拿出來標準。拿出來這個標準的時候,不是考慮特定行業。什麼叫做新?新跟什麼東西連在一起?有這樣幾個標準。

第一,高的人力資本,高的技術投入。相對而言,我們目前從數字經濟,互聯網經濟等等各個方面角度看一下,資産也是比較的輕,屬於輕資産。另外,它要符合行業發展方向,我們先提出這樣一個表徵,提出了這樣的標準以後,我們比對一些統計資料,什麼叫做高人力資本,指的是企業所擁有的教育程度在12年以上的人力資本。我來介紹一下,新經濟指數的背後邏輯。

我們做了這樣一個新經濟指數,我們來度量什麼呢?我們把問題變成:新增加一塊錢當中,多少來自於新經濟?我們所用數據是用網絡大數據來收集的。我們根據網上收到的關於勞動力和資本的這樣一些信息。那麼,我們能夠從投入這個角度看資源裏面有多少是投在新經濟裏面?如果GDP産出看三個方面,我們大致可以看出來,每一個月新增這些增長當中,百分之多少是來自於新的行業?我們在新基礎之上定出來九大行業。

2015年8月份開始有數據,真正開始公佈是2016年的3月2號。那麼,正好是在總理政府工作報告前兩天。我們度量的新經濟指數,在2016年2月增加32.3%,新增的就是新經濟的9大行業,包括節能與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信息服務、新材料、新能源汽車、新能源、高科技服務與研發、生物醫藥、金融服務與法律服務、高端裝備製造業。我們採用網絡收集這個大數據。

對於勞動力度量,網上每一天都貼出來職位需求數據,我們把這些信息收集下來,清洗了以後就可以看出來數據特徵。平均工資之間什麼關係,需求總量的變動。我們使用這個需求總量變動指標的時候,要比比例指標更謹慎一些。那邊是網絡挖的數據,從統計角度來講,可以更準確一點。

第二,資本勞動力和技術。我們看到這個技術指標,技術這個層面上一直都是在上升的。那麼,這一點跟我另外同事研究非常的一致,我們中國這個創新是實實在在的。中國製造往中國創造大趨勢是很清楚的。那麼從新經濟指數本身也是可以看到,新經濟行業技術投入比重是在上升的。

我們做的工作就是補充。我一向有一個主要的觀點,統計要大數據和小數據相結合。統計局的工作一個好處是什麼呢?很多東西都是有非常清楚的定義。作為學界我們可以做什麼事情?有很多東西在變,這些新的東西怎麼抓?怎麼抓準?這個不容易回答。我們從學界角度我們可以去試,試了以後得到一些信息,這些信息可以反饋回來。結合起來了以後可能一起把這個事情度量準了,往這個方向去。所以,我們做的工作是一個補充的工作。所以,從這個角度上面來講,度量新經濟我們是沒有統計局的資料。從我們這個角度,我們度量到的新經濟有什麼特徵,以及它的變化是什麼,這些資料可以幫助統計局去進一步調整。

新經濟就業有幾個特徵。第一,新經濟就業的工資在上升。第二,上升幅度是比舊經濟要快。第三,新經濟行業就業總需求在上升。2016年3月是1040萬,現在是1150萬。當然,從總體比重上面來講,2016年,最近新經濟的需求價格高了一些,意味著也許傳統的部門的需求有所下降。這個是我們從網絡上面看到的。這個是需求角度。第二,資本的角度,資本的波動比較大。最主要的觀察,如果我們把新經濟指數跟傳統一些指標放一起,最主要是哪一個?就是固定資産投資的同比。新經濟的資本投入和舊經濟之間有一個非常強烈的替代關係。新經濟指數更多反映什麼呢?新經濟指數更多地反映出,現有經濟狀態當中,固定資産投資當中去掉了房産之外那個部分。這個是我們的第二個主要的觀察。

最後,有一點點政策建議。其實第一個跟資本相關,我們看到這樣一個替代的時候,資源比較有限的條件下,傳統的模式不可持續。所以,抓新放舊一定是未來的主題。讓更多的資金進入這個行業。所以,我們下面也想做一件事情,或者嘗試做一件事情。我們都在説,需要把資源配置更多往僵屍企業傾斜。因此,我們在想要加快去産能步伐,防止僵屍企業消耗資源。怎麼識別僵屍企業?通過大數據的方法都有很多新的可能性.一個僵屍企業有什麼特徵?用電,用人等等可能都會和正常運轉不一樣,和上下游一些連接也都不一樣。有一些數據通過他們流動去算,有一些是核心企業。這一家處於一個邊緣的位置,是僵屍企業。所以,我覺得未來需要把資源配置到新經濟,僵屍企業去産能的時候也需要很多統計部門和學界之間的合作。

另外,對於勞動力需求,如果我們已經知道有一些行業是一個衰落的行業,可以做一些及時的、對於勞動力需求的發佈,讓一些年輕人不要進入衰退的行業。這個是大數據跟傳統數據可以去合作的地方。

其實最後還有一點關於數據資産的問題。數據成為一個資産,這個是很大的問題,也給統計局帶來很多的挑戰。因為許憲春局長剛剛給的PPT裏面講了,統計是官方在做。但是,我們現在大數據公司也好,互聯網企業也好,他們雖然做了一些免費的東西,免費使用APP,但是,他們有的的時候不只是廣告收入。比如説,一個記帳軟體,可以獲得所有人信息以後,可以做其他的事情,設計平臺出來,這些用戶就是成為他的潛在客戶。

主持人:數據資産有沒有列入?

沈艷:將來有數據,數據本身就是資産。然後,這些數據孤島,企業目前是數據孤島,未來有力量把數據孤島整合起來,這個有很多工作難做。民間有一些東西不是很準確,很誤導人,這個比較被動。最後想説這一點,新經濟時代,數據統計也是新經濟的的一部分,大家合作也是很重要的。

陳光義:採集的數據是抽查樣本,數據怎麼得來的?

沈艷:非常好的問題,我説這個挑戰的部分,自己做計量的,我對於數據收集是很謹慎的態度。現在一個新的特徵是什麼?傳統收集信息,我們先有一個問題,設計問卷。但是,現在有一個特點,現在是很多數據不收集自動出現了。我們這個新經濟指數當中有一個指標,這個指標是每一個月計算出當月每一個城市的火車還有飛機的基本人流量,我們把這個數據和全國的數據比對以後,差400多萬。差的是什麼?就是從中國飛出去的,我們要求他出發點和落地點都是在國內。意味著什麼?大數據時代已經允許數據有新的收集方式,自動可以成為一個全樣本或一個樣本大部分,比如説70%已經出來了。當然,從我們學界的角度,這個裏面提供了很多新的可能性,也是有一些新的挑戰。要把它應用起來來分析。所以,我們非常的想做的就是與傳統部門的交叉驗證,使得我們國家在這個方面處在一個很領先的一個。既有傳統的,又有大數據。

主持人:謝謝。

高新民:第一,對於新經濟怎麼理解,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國家提出新經濟的目的是一種戰略,我們很早就提出了要轉型,這個轉型的問題過去描述過,現在看到這樣一個目標。新經濟不是一個固定的含義。但是,技術,産業,還有經濟形態,三個方面都是有新的。當前這個是需要的,不管是服務業還是製造業都是需要這個的。

第二,新經濟新經濟是以知識和信息為載體,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網絡深度融合,以創新為主要驅動力的經濟。這三個特徵是非常重要的。第一個特徵是長遠的,可能有變化。知識變化,知識信息這個載體是永遠存在的。所以,為什麼互聯網重要呢?互聯網技術支撐了這個共享。高度共享、高度創新非常重要,否則不會有新經濟。

90年代出現了泡沫,5000點往下掉,我正好在美國。當時美國互聯網起來了以後,那個時候很猛,一下子就起來了。現在做互聯網+,國內看到了情況。何嘗沒有泡沫?泡沫很正常,泡沫是創新的一個必要條件。泡沫太多了肯定就不行,而且政府的作用是要區別泡沫和非泡沫,這個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目標。

理解新經濟的內涵是三個特徵,第一個特徵,知識和信息。當前這個階段,要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網絡深度融合。所以,我們講什麼呢?就是新經濟基礎設施,推動經濟發展的創新要素,這個就是互聯網的作用。還有一個,以創新為主要的驅動。我們國家強調創新驅動,這一點是新經濟最主要的特點。

目前,我們理解新經濟有幾個不是很完整的,或者,我認為還值得注意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新經濟不等於新興産業,過去我們講新興産業不等於這個。但是,它包括新産業,更多就是産業上面發展了新的模式。新型消費模式等很多新模式出來了。這個不是産業可以概括的。

第二點,新經濟不可以將傳統經濟和新經濟分開説。70年代信息經濟的時候,原來提出過第一步的新經濟,第二步新經濟。新經濟就是兩步。第一步新經濟是什麼?信息技術本身,包括通信,數據。還有一個部分是信息通用技術對於多産業的滲透,滲透到一定的階段有門檻,那個時候就變成第二步的經濟。這個概念一定要知道,滴滴是新經濟,不僅僅是這個,將來還有汽車工業,還有汽車製造業會發生變化,這個也是新經濟。變成網約租車,最後是什麼?就是汽車消費。最後影響了整個汽車的製造業生産,這個是新經濟。但是,它在影響,它在不斷地轉型,這個趨勢很明顯。新經濟不可以完全新,也不可以完全與傳統經濟分割開。

另外,新經濟不僅是産業形態,而是包括産業形態。這一點是從長遠來看的。這個是説的第一個理解的新經濟。

第二個問題,新經濟處於什麼階段?

現在新經濟僅僅處於初步階段,OECD,國際上一些知名機構,包括世界銀行、聯合會的一些智庫、麥肯錫,他們做了一些判斷。

第三個觀點,目前發展經濟有什麼問題,主要四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技術創新這個動力,包括互聯網,包括雙創。政府起了很多的作用。互聯網的成功和互聯網産業的成功主要表現在商業模式上面的創新。但是,從互聯網融合來看,互聯網現在面臨新的升級改造。包括現在車聯網,不是互聯網可以支持的。我前天剛剛從美國回來,我在美國開了好幾個會議。我深刻地感覺到,我們這個方面又在拉開差距。還有,對於互聯網,我們現在是大國。

我要説第二句話,我們互聯網整體技術基礎、技術的創新不夠。而且,現在互聯網的要拉開差距。現在中興、華為投入大量力量在做,但是這個力量沒有形成一個巨大的力量。要解決技術創新的問題,需要有生態,需要更大的力量,需要政府在政策裏面區分是泡沫創新還是真正的創新。這一點要下功夫,不是報一個項目,有一個新題目,有一個商業計劃書就把政府的錢騙下來,這個很危險。

第二個是什麼問題?新經濟包括傳統行業,傳統行業擁抱新經濟,去融合新經濟,這一點對經濟發展起到很大的作用。包括互聯網公司,我們互聯網公司一共3萬億,有很大的帶動作用。所以,傳統企業,尤其是傳統製造業要與新經濟去融合。因此,我回應一下羅俊傑司長的話,推動互聯網+,要拿出重點。今年28號文件寫的非常的好。講了一句話,製造業是互聯網+的主戰場,我用這個標題寫了一個文章,我非常地贊成。這個文件就是把製造和新經濟融合了。這個文件裏面講的很好,要抓住傳統企業,激發他們的活力,挖掘他們的潛力,促進他們的動力。這個要有很多的措施,有雙創平臺,有大企業,還有第三方互聯網平臺,還要有技術。

把三個問題好好地貫徹下來,這個是把傳統企業帶動起來,是我們實現發展經濟的一個重要的戰略舉措。我就説這三點。

主持人:我認同。我去看了好幾個企業,他們在做未來工廠的研究,未來工廠就是重構生産,就是一種新的數據資源,瀋陽機場就變成一個車間。我們是不是聽一下企業的意見,你們反映最強烈的是什麼?

李建華:第一個問題講一下新經濟的價值。總體感受,我們對新經濟的價值還沒有充分地估計。因為現在都説中國經濟壓力大,但從我們滴滴來説完全沒有感覺到,我們感覺風景這邊獨好,蘋果公司從來沒有投資過任何一家企業,但投資了中國滴滴,説明中國新經濟有較大前景。我們覺得中國發展新經濟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們的互聯網基礎設施相對發達,平臺經濟在中國很快發展起來。滴滴是全世界最大的平臺。去年一年定單超過了優步六年的定單還多。今年如果不發生政策的變化,今年將完成50億定單,300%的增長。新經濟的增長在全世界來説中國是最好的。這個價值並沒有完全看清楚。

第二,社會價值。滴滴平臺擁有1500萬司機,如果倒下,對於社會穩定影響很大。

主持人:常態跑的司機有多少?

李建華:400萬司機,每天都在滴滴平臺上面運行,每天完成1500萬定單。有一些人靈活就業,不斷地交換。對於社會穩定的價值,對於社會就業的價值,我們沒有倒下。許多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下崗了,都在滴滴平臺上就業。他走投無路的時候,滴滴擁抱它,沒有車我給你車,讓他獲得基本的收入,這個實事求是地説,其他國家沒有這樣的平臺,在中國社會穩定兜住了底線。許多人沒有工作,就開滴滴。有工作就回去工作。這個價值政府也沒有完全認識到。這個平臺這麼多人就業,也不需要多説。之所以增長這樣地快,是因為滿足了社會的需求,老百姓還是歡迎的。再一個,我們也不要覺得中國人就應該坐在房間裏面約好一個車,美國不是這樣的,因為中國有滴滴,中國任何城市裏面都是用APP叫出租車,不需要等待。商務部很多人就説,原來在長安街上打不到車,因為有了滴滴以後就打到了。享受到的便利並不是應該有的。

李建華:事實證明了這個趨勢,科技的價值大家沒有看到過,高老師講得非常對,滴滴不僅僅是出行,我們下一步就是做汽車産業,下一代中國互聯網企業。

李建華:過去10年有BAT,未來10年有什麼互聯網企業可以誕生?就是滴滴,我現在規模這樣大,這麼多人,全世界看好,這個不行就不行了。

李建華:第二個問題講一下我們平臺的問題。首先,雖然這種分享經濟已經是大家都是在享受的,但是沒有得到合法的地位。私家車堅持拉一個人,收錢就是不允許。現在已經成為一個普遍行為,拉鄰居,通過滴滴平臺給錢,這個是生活常態。但是,沒有獲得正常的地位。已經木已成舟了,這個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第二,大家對於新經濟還是缺少包容的心態,對於新生事物存在諸多問題和顧慮,比如安全問題、對於出租車的問題。管理部門認為出租車網約車差異化經營,不要互相競爭,不要搞市場競爭,這個就是行政干預過多,讓一個生活當中的問題當成一個重大事件規範,這個是不合理的。這個是第二個存在個問題。

第三個存在的問題,我們還是沒有從戰略的高度來看待分享經濟,説的多,做的少。新經濟這種東西變化非常地快,如果不去學習是不行的。技術變化非常快,剛剛也是講了,沒有看清楚就規範它,以法制名義對它進行打壓,使整個民族享受不到技術發展帶來的紅利。以我們非常傳統的價值觀念、法、規範管理,照顧社會各方面的利益,就不會有改革了。為了出租車行業100多萬人,分享經濟不太能發展,這種方式也是不可用的。

最後提一些建議。第一,應該是給這種分享經濟以法律的地位,要照顧新業態,而不是照顧舊業態。制訂政策的時候,首先看一下,對於新業態的發展有什麼好處,而不是説不要衝突。本來就是做了同樣的事情,我們把他們弄開,讓他們做不同的事情。是把希望寄託在行業發展,把希望寄託新業態,這個是非常重要的方面。第二,整個社會,無論是政府,公眾,還是輿論,對於新經濟要有更加包容、寬容的心態。要允許他發展,就像李克強總理在貴陽會議上講到,對於新業態要看一看,問題暴露很多再解決。第三,新業態之所以可以起來,是在市場上面打拼,很多的問題新業態自己會解決。比如安全的問題,現在上了很多的行程分享,還有號碼保護,人臉識別。不解決問題,會被市場淘汰掉。第一,新業態發展很快,公司自己方向也是在不斷迎接挑戰,管太多就是太急了,這個就沒有機會了,市場自然會淘汰掉我們。再一個,我們本身就是一個民族企業,本身就是服務好人民。新業態一齣現,以對一個社會不安、反對社會的這種態度來對待,這是非常不好的。所以,我們感覺到什麼呢?中央的層面是非常的好,就是真正操作的時候,對於新業態是遏制打壓的多。這個不利於我們發展。

主持人:想問一下。滴滴有大量的數據,不僅是對就業的貢獻,還有對GDP産值貢獻。三年以後滴滴是什麼?給我們描述一下這個,一分鐘的時間。

李建華:我們是一家科技公司。以大數據為基礎,學習人工智慧,我們可能做汽車,做人工智慧汽車,無人駕駛汽車,國家給滴滴一個基礎,我們抓住汽車製造這個産業的機會。如果成長起來了,技術人才更多,我掌握交通領域信息,數據也是最多。我們有可能在科技領域,成為第二代互聯網大公司和汽車製造商。

高新民:國外是這樣的。國外遇到一些問題,跟滴滴差不多。而網絡運輸公司跟其他的定位完全不一樣。是不是沒有監管,不管就是野蠻生長,就是會出問題?但是,最底線的要求,所有的數據要交回交管部門。

高新民:這個是一個監管方式,跟我們國內不太一樣。第二,現在這種方式是什麼呢?汽車共享服務模式,有德國兩家公司都是做這個。我們國家就是在做租賃,這個是什麼方向?他們口號就是減少和消滅私家車,就是這個口號。利用私家車服務,這個是一個開始階段。將來就是消滅出租車。而且,價格也很便宜。整個解決什麼呢?汽車消費模式發生了變化,現在580萬輛,根本不需要那麼多輛車,有可能100萬輛車就可以了。這個就是他們的理念。歐洲幾個大國家都提出了這個。但是,現在沒有完全做到這一點,而且是電動化。自動駕駛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就是減少私家車。但是,老百姓家庭用車不方便,不可以犧牲便利性。所以,分享經濟模式,新體驗,新效率,這個效率是什麼?是資源利用效率。這樣傳導到汽車製造業。現在包括很多的奔馳廠,寶馬,他們都是製造車。將來賣不出那麼汽車,不需要那麼多車。分享經濟不求擁有,而是使用,就是這個概念。這個是最典型的新經濟。

羅俊傑:是未來的一個趨勢。

高新民:這個是一個趨勢。

李建華:剛剛出現這個趨勢,確實有這個問題。我們願意解決這些問題和矛盾。

李建華:作為政府來説,我們覺得應該做什麼,應該按住新經濟,按住新業態,有數據,解決交通問題,交通部門跟我合作。

高新民:優步也是遇到這個問題,主要問題還是私家車有多少,什麼條件,可以進入到這個行業裏面去?

主持人:滴滴是熱點,不要佔用太多的時間,時間有限。下來還有哪一個企業説一下。

任京東:我們比起滴滴來,自己定位就是半新不舊。倒退10年,跟傳統企業(如鋼鐵、煤炭)比是新的,然而做計算機軟硬體,現在跟滴滴這樣的比,又顯得舊了。而且,從我個人的感覺,我還真的是很羨慕滴滴,國家對於新經濟還是給非常強的關注。對於我們這種傳統企業來講,我們看新經濟,也是霧裏看花,今天重要一個目的,弄明白新經濟定義是什麼。我自己有一個感受,就是新經濟帶來的壓力比較大,我們科學院來講,原來龍頭企業是聯想,科學院裏面有直屬的企業,要求什麼呢?誰可以做成第二個聯想?聯想這兩年遇到了麻煩。這兩年説它這不行,那不行,盈利下降這些問題也是很多。所以,使我們自己也有所思考。那麼,在沒有新經濟這個大基礎前提之下,我們看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怎麼就應運而生,舊的上升了,出來很多新技術,這個新技術形成了合力,推動了生産力。第二,全球一體化大背景之下産生所謂的新經濟。在我們看,像滴滴也好,類似這樣的企業很多,除了互聯網還有人工智慧,還有虛擬現實,精準醫療,這些是新經濟裏面的浪花,它是最吸引人的。但是,新經濟是浪潮,這些是代表。想説幾點,第一,核心技術這一塊,第二,全球化這一塊。中國新經濟搞的好也好,不好也好,從未來來講,核心動力在於什麼呢?在於核心技術的突破,還有全球化方面。剛剛李總講的很好,將來我們要做無人駕駛。既然有這個雄心組織這個資源,將來可以實現。我們看不明白新經濟怎麼回事。一個是看自己核心技術這個方面,可以不可以多做一點事情。另外,在國際化方面做一點工作。第三,我們是半新不舊的企業,還有一些是舊企業,對他們來講更沾不了新經濟的光了。現在的工業基礎有很多傳統的企業。新技術如何嫁接到新經濟上,從而推動傳統企業來升級。我們覺得這個方面有很大的機會。所以,這樣幾個方面,從政府角度來講,還是做了很多的工作。拿核心技術來講,今天好幾個部委都在,核心技術,工信部搞了一個。還有重大專項,還有發改委的大科學裝置。幾方面還是整合國家資源,把目標聚焦點盯在了核心技術上,這個方面政府還是有規劃的。

另外,國際化方面也是。現在核心技術有欠缺,比如計算機行業。一方面突破核心技術,另外一個方面該國際化還是得國際化,這個國際化過程政府一帶一路,在這個方面多做工作。跟著一帶一路走,可以給傳統企業和半新不舊企業帶來直接推動的東西。

再有,從我們自身來講,我們想做新經濟跟所謂的舊經濟之間的橋梁。原來做高性能計算機,現在做雲計算、大數據。我們現在的做法就是各地建雲中心,一個一個的雲中心。雲中心裏面匯集雲的服務能力。

主持人:中科曙光效率怎麼樣?

任京東:還可以,每年50%的增長,當前可以保持這樣一個速度。但是,它的規模沒有那麼大,對我們來講我們是一個企業,現在還沒有到100億這樣一個規模。

主持人:50%是利潤?還是産值?

任京東:收入是增長40%,凈利規模還是比較的小,可以實現50%的增長。可以看一下未來幾年裏面是有持續性的。限性增長可以保障,下一步的增長靠傳統的軟硬體就可以。我們現在做什麼呢?就是全國落地,更多城市建城市雲平臺。這些是我們投資,或者跟合作夥伴一起去建。然後,跟當地的政企來合作,為下一步來佈局。未來這個平臺是大數據平臺,可能跟滴滴想法差不多,它上面會匯聚一類數據。將來通過這個平臺做數據的挖掘。

任嬌:我是來自途家:大家聽説過房屋分享平臺Airbnb,我們途家是中國的Airbnb,説到願景,我們希望做全球的途家。

今天聊新經濟,我説一下途家模式是什麼。首先,本質是一個互聯網平臺,中國式先進平臺。前後一個是供應端,一個是我們的需求端。其實就是可以分享現在被閒置的房屋。宏觀經濟很長一段時間的關鍵詞“去庫存”,是途家模式起源根本。

需求端這一塊,大眾化旅遊市場是非常大的。6月份看了一下行業報告。我們在線度假租賃行業在2016年底預測整體的産值是在67億左右。2017年超過百億市場,周邊産生其他的所有的這些産業的産值,加起來是一個萬億級市場。新經濟對於我們來説,其實就是把互聯網平臺插上一個先進的科技技術的翅膀。我們有時候開自己的玩笑,途家是一個互聯網平臺,但是運營過程當中我們更像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服務人員。因為旅遊,我們這個産業要的更多就是用戶體驗,所以,我們會在線下做非常多看似傳統運營的一些動作。我們需要對房東做培訓,告訴他們怎麼分享他們的房屋,怎麼做遊客接待,怎麼使用我們系統。我們也在行業裏面起一定的帶頭或者引領的作用。

我們跟酒店行業不一樣。聯合國家標準委給出我們行業標準,去規範引導這個行業。技術上面也是做創新,我們會做門鎖,可以跟後臺連接,做更好的監管和控制,數據分析之類的事情。所以,對於我們來講,新經濟是我們非常好的一個契機。我們更多的還是需要把傳統的精細化運營事情做好,再搭載新經濟一個風口,以及可以做的一些創新建設性的事情。這個是我的理解。剛剛領導説了,今天可以提提意見。

我列了四條建議。第一,推動行業合法性。這個行業發展過程當中,受到了非常多的現有政策阻礙。傳統酒店,會有經營證、消防證,會有跟公安直接聯網這樣一些支持性的舉措,一些非常嚴格的要求。但是,對於我們來講,途家模式,我們分享的是一個一個分散的房屋。所以,我的消防證不能很快取得。比如説,公安聯網,我們從第一天開始就積極地要求被監管。但是,因為沒有這樣子的方式,聯網沒有辦法連,沒有這個硬體。公安説,也是不知道應該不應該連你們,連了你們有安全隱患呢?還有消防,我們幫個人或者帳戶去辦他的經營許可,非常的難。因為您想一下,我是民宅,怎麼可能做到酒店一樣的,這個樓梯很寬,這個是固定的。然後,探頭多少是固定的,這個很難做到。結果變成什麼?大家不是對我們阻礙了,是根本沒有這個政策。

第二,企業一提申請就是稅收。第二條我要提的就是稅收,不是為企業自己提的,更多是平臺上幾十萬的房東,房東可以去交稅,我是個人房東,又做短租的。交稅頻率非常高,而且很難按照這樣的頻率,很方便地去交稅獲得發票之類的事情。其實就是代他們提出來的,如果稅收點做一些優惠,我們相信也是可以更多地激勵個人房東把它的房子分享出來。

第三,像公安聯網這一塊,我們有一些更創新更有效的監管措施或者一些方式可以出來。並且,對這個行業有支持。剛剛提到了一個,就是酒店做公安聯網,用前臺電腦非常容易實現,對於個人房東,這個裏面一萬個個人房東,怎麼跟公安做聯網?通過一些簡單的成本,通過一些硬體去實現。如果可以的話是非常的棒。我們非常地相信,不管是平臺角度,還是個人房東角度,大家有這個意願被監管。因為這個是合法的,大家不願意不合法地做生意。分享就是很美好的一個事情。

第四,我們希望有相關的部門、組織,可以跟我們一塊兒發揮帶頭作用,跟我們一起建立一些行業協會等組織。我們會一起做一些創新,看一下怎麼把這個行業做的更好。另外,可以出一些相應的規章制度告訴大家,激勵大家健康有序地發展。

任嬌:個人房東是一類,個人房東做的非常好,現在小區裏面20套房子,就是變成了小型的商戶,這樣子的話是一個集中式經營的場景。他對這個合法合規性要求,對自己的要求也是更高了。

主持人:企業先想辦法解決。學習學習滴滴的經驗。

武愛斌:非常感謝,從南京過來,今天有兩點想法。第一,新經濟這一塊兒怎麼準確地把它統計出來?前一段時間到台灣去了一下,想用滴滴打車,他説沒有。我就問了一下師傅,他説沒有立法。台灣這樣一個法制地區,如果這個技術很成熟,但是如果不合法也就不會發展。

我們很多專家的發言,對發展新經濟可能還是採取一些包容的態度。但是,包容的態度以後,就可能出現一些問題。現在提到互聯網發展一些東西。其實都是利用信息不對稱,利用互聯網+這樣一個技術,實現一些超越。人家好好的,他這沒有,就這樣一下子把人家顛覆了,這有一個新的不公平。這個時候就看一下,老百姓,或者政府對他的包容。第二,發展新經濟,還要有一個市場化的與國家的配套宣傳。還有就是信息化,大家現在都是在建,一邊喊孤島,一邊兒製造孤島。第三,就是出國。我們是做智慧工廠。所以,我相信未來5到10年,國家級信息公路一定要建起來。浪費很多錢,不符合共享經濟。我到北京來,什麼快,什麼便宜,什麼準時就選擇什麼。所以,如果我們國家統一地建立一些信息的標準。然後,修一些平臺。這樣既可以讓老百姓消費省錢,又可以讓國家各部委準確統計數據。平臺化建設,功能化建設多,個體化建設少。所以,前面是平臺少,後面是運用,是各自為政。導致了信息孤島。我們在談2025的時候,是一個國家的戰略。但是,現在有一些企業,他寫的是用什麼呢?就是國産技術。怎麼説你好?怎麼説你不好?沒有一個公共的標準來評價這個事情的對錯。

主持人:很多企業就在討論,誰是入口?BAT會成為嗎?誰是連接器?連接了誰?連接了這麼多生産的數據。

武愛斌:一個偉大的企業,像華為或者BAT,它如果想做一定會到工業互聯網。我想吃東西,吃這個麵包,最後就是網上定,他可以看到這個工廠生産這個麵包的過程,現在這個電商看不到這個過程。第二,是一個巨無霸的公司。這個時候出一些標準,就是把這個標準共享或者這個標準開放,這個是成本最簡單的。兩化融合,是工程師文化和財務總監的文化。阿裏,是做財務總監的文化,跟錢有關的。跟支付有關,但是,工程師文化,是自下而上融合。要麼從下而上,要麼從上往下,這個是一個辦法。

主持人:現在地方上對於新經濟的研究和探討熱情非常高漲,都是在想怎麼做。我們感覺還是比較振奮。現在請在座專家每一個人一句話,談一下什麼是國家命脈?怎麼把握?

羅俊傑:第一,不能夠因為有新經濟,就認為傳統産業是舊經濟。老樹還可以開新枝,製造業和傳統産業涉及到國計民生,涉及到國家安全,是重要的産業基礎。第二,判斷所謂的經濟命脈的問題,不可以簡單説,因為大和小,新和舊,多和少,要有利於民富國強,造福于老百姓,造福于老百姓日常生活。

李建華:是體現在整個科技的能力。科技,包括大數據雲計算,對於不同的企業可能不一樣。對我們企業來説,我們也是覺得我們的命脈在於我們的科技創新的能力。

任嬌:我還是覺得即使是新經濟,實體經濟還是我們不可以丟的,但是這個實體經濟需要更多的創新和進步,從原來的粗放型增長實現另外一個,這個是在企業當中是體現的非常多的一個特點。

主持人:政府到底管什麼?什麼是我們最應該抓的。如果做一個5年規劃或者10年規劃,政府應把什麼抓在手裏面?

許憲春:數據成為與人力資源和自然資源同等重要的資源。各家既要建也要統一管,保障數據資源,數據安全。

伍浩:得從兩個層面講,第一,大的一個方面來看,國家的經濟命脈,無外乎三個方面,涉及到國家安全,涉及到公共産品,涉及到重要的基礎設施和重要的資源。第二,如果從新經濟這個範疇來看,我也認為,數據很重要,因為原來我們講的,從來沒有講過數據是命脈。這個是一個認識變化,重要基礎設施從來沒有講信息基礎設施,現在把信息基礎設施已經列入了基礎設施。如果發展新經濟政府做什麼?一個就是讓市場充分發展。第二,管住。下一步,發改委和中央網信辦一起做數據安全,還有社會數據。如果經濟命脈涉及到行業,滴滴,淘寶都是,影響面太寬了。如果淘寶不可以用了,中國幾千萬人生産生活都會受到影響。滴滴也是,大家都已經離不開了。

武愛斌:用創新的技術還有機制把一些現在看上去傳統的一些經濟逐步地往新經濟上面領,經濟永遠在路上,永遠是相對的。剛剛也是談了一個觀點,我們現在談到了一個數據砥柱的問題。中國,數據的標準如果國家建,有的一些數據就沒有。必須用標準去引領這個信息化的推動。建立一條高速公路,從南京到北京,國家説這個公路沒有用。就建在旁邊,你也往這個路上走。所以,從獨佔的時代到共享的時代是新經濟的一個顯著的特點。但是,現在大家還是在建,你不服我,我不服你。現在發電行業,五大發電集團已經到了一個自建標準的時代。其實哪一個集團都是差不多的,要麼不建,要麼就是重復建,有很多浪費的。

任京陽:包括剛剛大家講的大數據,現在數據要立法,數據要開放,資源拿出來共享,保安全,裏面有很多的技術要突破。從國家層面來講,數據存儲技術,數據分析技術,很多技術還是不具備。

主持人:非常感謝大家講了非常好的觀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責任編輯:薛雪
相關稿件

回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