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熱點專題
 
全國城市社區衛生工作會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3月17日   來源:國務院辦公廳

全國城市社區衛生工作會議交流材料之二

勇於創新 服務社區
提供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
成都市武侯區玉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2006年2月24日)

    玉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由基層醫院改造而成的一所公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業務用房建築面積1050平方米,工作人員28人,其中,醫生全部具有主治醫師以上職稱;設有全科診室以及兒童保健室、婦女保健室、化驗室、觀察治療室、康復室、藥房等,以家庭醫生為核心提供綜合服務;能夠開展血尿便三項常規、B超、心電圖等檢查,備有400種常用藥。2000年,建立了以計算機局域網為基礎的管理和服務流程系統;2001年,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通過六年實踐,探索出一條維護居民健康的社區衛生服務發展道路。

    一、加強社區預防保健,做城市公共衛生的基礎平臺

    (一)搞好社區防疫。我中心承擔轄區的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建立了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樞紐的疫情計算機網絡直報系統,成為城市防疫的前哨,中心對轄區傳染病疫情和人口死亡情況的及時報告率達100%。在抗擊非典中,排查外來人員137名、監測發熱人員423人次,並負責轄區所有診所發熱病人的歸口管理,在維護公眾健康安全方面發揮了重要的基礎性作用。2005年,中心管理兒童計劃免疫1898人,其中,流動兒童325人。為準確掌握流動兒童的底數,確保適齡流動兒童按時接種疫苗,建立有效的人群免疫屏障,中心醫務人員定期深入社區居委會和轄區內的農貿市場調查摸底,及時掌握外來兒童的流入和流出情況。在全市外來流動兒童疫苗接種率抽樣檢查中,玉林轄區外來流動兒童的疫苗接種率達到92.8%,處於全市先進水平。

    (二)加強社區慢病防治。當前,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是導致我國城市居民身心虛弱、殘疾、死亡和醫藥費用大量支出的主要疾病。我中心將慢性病防治作為一項重要職責,按照科學的流程,對患重點慢性病的居民實行一對一的規範化健康管理,利用中、西醫技術,指導患者合理用藥、就醫,合理安排日常生活,改變不利於健康的行為方式。目前,接受我中心管理的慢性病患者2880人,其中高血壓患者1630人,糖尿病患者410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239人。通過我們的努力,慢病患者的健康狀況得到改善,急性心肌梗塞、中風等嚴重並發癥開始減少。

    (三)開展社區婦幼和老年保健。2003年,中心啟動外來流動兒童和孕産婦社區系統管理。一年後,管理人數達到355人,比系統管理前增加4倍。2005年,中心提供兒童保健7113人次,管理體弱兒21人;産後家庭訪視123人,婦女保健和計劃生育服務4032人次,使生活在玉林轄區的兒童和孕産婦得到了方便、科學的健康呵護,為兒童的生長髮育提供了經濟、有效的醫學保障。此外,還為3251位60歲以上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檔案,提供諮詢、出診、健康管理等服務。

    (四)推進社區健康教育。我中心始終把向居民普及自我保健常識,幫助居民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作為首要任務,積極開展社區健康促進。中心定期舉辦健康講座,免費提供健康諮詢,開展重點人群艾滋病干預。根據中老年人喜歡打撲克的特點,把營養保健常識印製在撲克牌上,在社區中廣為派發,使群眾在休閒娛樂時也能獲得保健知識。在臨床診療中,實行健康教育與藥物治療雙處方制度,為患者提供有針對性的臨床預防指導,將預防和醫療有機結合起來,患者既得到醫治,又懂得了預防相同病症再次發生、發作的知識。2005年,中心還邀請四川大學的醫學專家深入社區講授兒童保健、婦女保健等知識13次,深受廣大居民歡迎。

    (五)強化社區公共衛生監督。中心在街道辦事處派駐公共衛生督導員,協助開展食品衛生監督、公共場所衛生監督等工作,推動了玉林健康社區建設。2005年,中心提供職業病體檢1422人次,中小學生體檢41234人次。

    二、提供“小病”醫療,緩解居民看病難、看病貴

    (一)加強業務技術培訓。中心十分重視衛生技術人員的業務培訓,每年輪流安排業務骨幹參加全國性的學術培訓,中心醫務人員全部參加過衛生行政部門組織的崗位培訓。在上級衛生行政部門的幫助下,中心還每年安排一定數量的人員到四川大學的有關醫療衛生機構進修學習。

    (二)重視規範化管理。中心在繼承醫院管理制度優點的基礎上,針對社區衛生服務的特點,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如:《家庭醫生團隊服務規範》、《家庭病床管理規範》、《雙向轉診技術規範》、《上門訪視規範》等。為規範服務和管理流程,還實行了計算機管理,醫生對居民家庭和個人進行動態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通過局域網隨時了解每位員工的工作情況,自動進行績效評估。

    (三)提供價廉方便的基本醫療服務。2005年,中心出診1028人次,為轄區居民提供了39880人次的社區門診服務,比2004年增長21.6%,而次均門診費用僅67.7元,顯著低於本市大中型綜合醫院,初步做到以較為低廉的費用提供優質診療服務,取得了社區居民的信任。中心還承擔了政府賦予的貧困居民社區醫療救助任務,轄區的貧困居民在中心接受“小病”醫療和政府規定的預防保健,有關費用由救助對象個人同政府的醫療救助基金按比例分擔,通過中心的轉診還可以享受醫院的“大病”救助。目前,轄區的低保人員、殘疾人、精神病患者、軍烈屬、下崗人員全部納入中心的健康管理範圍,健康檔案建立率達90%。

    三、主要經驗和體會

    (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完善政策是關鍵。區委、區政府連續多年把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納入為民辦實事的目標任務,形成政府領導、街辦搭臺、衛生主管、各方配合、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特別是2005年,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快建立和完善城鄉衛生體系的決定》,提出政府按每個居民每年5元的標準補助社區公共衛生的政策;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快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意見》,具體落實省裏的政策;區委、區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快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的決定》,對社區預防保健實行年人均8元的財政補助政策,中心2005年得到政府專項撥款68萬元,扭轉以醫養防的局面,調動了醫務人員做好預防保健的積極性。

    (二)社區參與、共同推動是基礎。中心通過社區衛生理事會定期與轄區街道辦事處溝通,街道辦事處經常反映居民訴求,引導中心根據居民意見不斷改進服務工作,每年還投入10萬元支持優撫對象的健康管理,並在入戶調查和健康教育等活動中積極配合,形成共同推動社區衛生服務、促進社區健康的良好格局。

    (三)實行人事分配改革、保持效率是途徑。中心實行全員聘用制,中心主任由區衛生局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任期三年;其他人員由中心主任聘用,實行系統內外招聘相結合,聘期一年。中心實行按需設崗,合同管理,雙向選擇,績效考核,同工同酬,對責任心不強、不能勝任工作的人員予以解聘。自2000年中心設立以來,共辭退員工9名,建立了優者進、劣者去的管理制度。中心實行崗位薪酬制,個人收入與服務效績緊密挂鉤,激發了員工為民服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六年的實踐使我們體會到,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廣大人民群眾確實需要,真心歡迎。本次會議之後,我中心將繼續發揚創新精神,在政府領導和支持下,深入探索有效維護社區衛生服務公益性質的運行機制,從制度上杜絕醫務人員利用醫患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在服務過程中重治輕防、誘導需求、過度醫療、加重患者經濟負擔的行為,做維護居民健康、促進衛生公平的忠誠衛士,做真正的公共服務提供者,為建設和諧社會作出貢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