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熱點專題
 
全國城市社區衛生工作會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3月17日   來源:國務院辦公廳

全國城市社區衛生工作會議交流材料之八

堅持不懈
夯實城市衛生工作的基礎

天津市人民政府
(2006年2月24日)

    天津市自1992年開展社區衛生服務以來,市委、市政府始終把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作為城市衛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作為政府的一項重要職責,把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和滿足群眾基本衛生需求作為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促進社區衛生服務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形成了符合市情、功能合理、方便群眾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社區衛生服務發展水平逐年穩步提高。回顧14年的歷程,主要有以下幾點做法和體會:

    一、堅持政府統籌,加強政策引導,推動持續發展

    “十五”期間,市委、市政府把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作為深化醫療體制改革的突破口,提出“發展兩頭、調整中間”的衛生資源調整戰略。即:一頭抓上水平,努力使我市醫療服務水平走在全國前列,一些學科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另一頭抓社區衛生服務和農村衛生改革,使廣大群眾享受基本醫療服務。要通過衛生資源調整和重組,用3-5年時間基本解決衛生資源散、低、偏和佈局不合理問題,使我市醫療衛生工作水平同城市定位相匹配。1997年,我市下發了《中共天津市委、市政府關於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的決定》、制定了《關於進一步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實施意見》和《關於加快發展我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意見》,並先後三次召開全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會議,有力地推動了社區衛生服務蓬勃發展。與此同時,建立了市、區兩級社區衛生服務專項經費補助制度,每年安排全科醫學教育專項經費;出臺了《天津市定點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醫及管理辦法》,城區所有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納入到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範圍,拉開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二、三級醫療機構醫療費用報銷起付標準和自付比例,並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設的家庭病床納入到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報銷範圍;出臺全科醫學專業技術資格評審標準,解決了社區醫務人員的職稱晉陞問題。各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共同完善配套政策,為社區衛生服務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加大資源調整力度,構建社區衛生服務網絡

    2000年至2003年,我市充分利用現有基層醫療衛生資源,從轉變思想觀念、組織結構、服務功能、人力資源和管理運行機制等五個方面入手,對公立一級醫院進行結構和功能的雙重改造,使其整體轉型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現城區共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70個(每個街道均有一個中心),中心下設社區衛生服務站475個(每3-4個居委會設有一個社區衛生服務站或社區衛生服務小組),以中心和站為主體構建了服務網絡,居民步行15分鐘以內就可到達一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社區衛生服務站和社區衛生服務小組突出以家庭為單位的服務特色,落實社區家庭健康責任制,對所轄社區實行責任管理;並強化以“家庭責任醫生”為核心的技術組合團隊,對責任轄區內的家庭實行全程健康管理,形成了“街有中心、居委會有站(組)、戶有責任者”的網絡格局,社區衛生服務網絡覆蓋率達到100%。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對社區衛生服務站(組)和家庭責任醫生實行公示制度,暢通聯絡渠道,提高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的知曉率,使居民小病不出社區就能方便就醫。

    三、轉變服務模式,完善服務功能,充分發揮社區衛生服務在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中的網底作用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充分發揮貼近社區、方便及時的優勢,適應居民需求,積極開展家庭醫療服務和多種便民服務。開設家庭病床,採取入戶巡診、入戶慢性病隨訪管理、入戶健康教育宣傳諮詢、入戶提供老年護理、入戶採送檢驗樣本和結果、入戶進行臨終關懷等形式,為社區內行動不便的患者、老年患者和殘疾患者就醫提供便利。在社區普及中醫藥適宜技術,發揮中醫藥“簡、便、驗、廉”的特色,運用中西醫兩法診治常見病、多發病,讓群眾節省醫藥費開支,得到實惠。2005年,全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診療455萬人次,佔城區總診療人次的31.5%;日間病床收治68萬人次;開設家庭病床7940張,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佔82%;社區出診40萬人次;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門(急)診人均費用為大醫院的1/3。同時,以社區老年人、慢性病人、婦女、兒童和殘疾人等作為重點服務對象,積極做好計劃免疫、婦兒保健、老年保健、慢性病管理等工作,使群眾少生病、提高生命質量。2005年,全市計劃免疫接種率99%,孕産婦系統管理率93.7%,7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90.7%,孕産婦死亡率13.42/10萬,嬰兒死亡率6.5‰;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51萬名60歲以上老年人建立個人健康檔案並進行隨訪管理,為33萬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建立了健康檔案和慢性病管理專案,對188140名高血壓和45248名糖尿病患者進行了規範化管理。在應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中,社區衛生服務網絡發揮貼近居民和對責任轄區內疫情能監測全面、發現及時的優勢,大力開展群防群控。在2003年抗擊“非典”中,社區衛生服務網絡構築了首道防線,對密切接觸者實施家庭醫學觀察2104人,經社區監測發現發熱病人29人,其中確診10人、疑似8人,為有效控制疫情蔓延發揮了重要的基礎性作用,為維護公眾健康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四、強化人才培養,提高服務水平,構建和諧醫患關係

    我市在全科醫師崗位培訓和規範化培訓、社區衛生管理幹部培訓、全科醫師繼續教育等方面進行了積極實踐與探索,共培訓全科醫師3720名,社區護士1040名,社區衛生管理幹部150名。自1996年,在全國率先開展了全科醫學專業技術職稱評定,共評審通過全科醫學主任醫師17人、副主任醫師274人、主治醫師213人,通過全國全科專業技術職稱考試160人,培養和發展了一支熱愛社區衛生工作的技術服務隊伍。社區醫護人員經常到居民家中走訪服務,了解了百姓疾苦,群眾觀點和服務意識顯著加強,醫德醫風逐步改善,逐漸成為居民家庭中的“成員”,許多居民特別是老年人與社區醫務人員結下了深厚感情,形成了融親情、友情、醫患情于一體的和諧醫患關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已成為構建新型醫患關係、體現黨和政府的關懷親民之情、促進和諧社區建設的重要紐帶和有效途徑。通過強化監督管理,規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運行,推行了一張家庭責任醫生聯絡卡、一張便民服務單、一份健康管理檔案、一張健康教育處方、一份服務反饋表、一張費用明細單的“六個一”服務管理流程,使其依靠比較低廉的費用、提供比較優質的衛生服務來實現良性發展,讓居民切身感受到在社區就診安全、實惠、放心、舒心。2005年,在全市社區行風直評中,群眾對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滿意率達95%,社區衛生服務真正在群眾心中紮下了根。在創建全國社區衛生服務示範區活動中,全市9個城區中共有5個城區被評選為國家級社區衛生服務示範區,提升了社區衛生服務整體水平。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針對當前社區衛生服務深入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關鍵性問題,我們將著重作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按照區域衛生規劃要求,加大對社區衛生服務資源的投入力度,健全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優化城市衛生資源結構,促進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醫院合理分工,方便群眾在社區就診,使社區衛生服務真正覆蓋到每戶家庭、每個居民。

    二是加強社區衛生服務隊伍建設,努力提高社區衛生服務人員素質和服務水平,建立大中型醫院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技術支援和指導制度,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提供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的能力,強化其雙重網底職能。

    三是完善社區衛生服務運行機制,探索建立符合市情的穩定的社區衛生服務投入機制,維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公益性質,保證其健康運行和發展,實實在在地解決社區群眾的健康問題,進一步降低醫藥費用,使百姓真正得到實惠。

    四是充分發揮社區衛生服務在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困難人群基本醫療服務中的作用。加大醫療保險政策導向力度,增強社區疾病診斷、合理分診和健康管理的能力,探索社區首診制度試點;探索建立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城市醫療救助制度,使低保、困難群眾享受到基本醫療,體現社會公平,為構建和諧社區奠定基礎。

    五是進一步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監督管理和內涵建設,依法嚴格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和服務項目的準入,健全質量管理評價體系和社會民主監督制度,提高服務效率,確保服務質量,提供費用低廉、方便快捷、溫馨舒適、優質高效的社區衛生服務,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