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的來歷: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點擊詳細]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二一,下半年來八二三.
孟春
立 春
(2月3——5日) 太陽到達黃經315度
雨 水
(2月18——20日) 太陽到達黃經330度
⊙ 大地回春 一年農事活動開始 ⊙ 24節氣:“立春”養生篇
⊙ 降水量逐漸增多乍暖還寒要慎防感冒 ⊙ 24節氣:“雨水”養生篇
仲春
驚 蟄
(3月5——7日) 太陽到達黃經345度
春 分
(3月20——21日) 太陽到達黃經0度
⊙ 冬春交替時期 氣溫變化大 ⊙ 24節氣:“驚蟄”養生篇
⊙ 此後晝長夜短 氣溫漸高 ⊙ 24節氣:“春分”養生篇
季春
清 明
(4月4——6日) 太陽到達黃經15度
谷 雨
(4月19——21日) 太陽到達黃經30度
⊙ 農村從此進入農事大忙階段 ⊙ 24節氣:“清明”養生篇
⊙ 雨量明顯增多 五穀得以生長 ⊙ 24節氣:“穀雨”養生篇
孟夏
立 夏
(5月5——7日) 太陽到達黃經45度
小 滿
(5月20——22日) 太陽到達黃徑60度
⊙夏季開始 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 ⊙24節氣:“立夏”養生篇
⊙收穫的前奏 夏忙序幕拉開 ⊙24節氣:“小滿”養生篇
仲夏
芒 種
(6月5——7日) 太陽到達黃徑75度
夏 至
(6月21日——22日) 太陽到達黃經90度
⊙農業生産最繁忙的季節 ⊙24節氣:“芒種”養生篇
⊙我國民間有吃麵食等習俗 ⊙24節氣:“夏至”養生篇
季夏
小 暑
(7月6——8日) 太陽到達黃經105度
大 暑
(7月22——24日) 太陽到達黃經120度
⊙盛夏開始 南方應抗旱北方須防澇 ⊙24節氣:“小暑”養生篇
⊙一年最熱時期 農作物生長最快 ⊙24節氣:“大暑”養生篇
立 秋
(8月7——9日) 太陽到達黃經135度
處 暑
(8月22——24日) 太陽到達黃經150度
⊙作物均以成熟 春華秋實的季節 ⊙24節氣:“立秋”養生篇
⊙暑氣逐漸消退 炎熱暑天將結束 ⊙24節氣:“處暑”養生篇
白 露
(9月7——9日) 太陽到達黃經165度
秋 分
(9月22——24日) 太陽到達黃經180度
⊙晝夜溫差加大 ⊙24節氣:“白露”養生篇
⊙“三秋”大忙要趁早 ⊙24節氣:“秋分”養生篇
寒 露
(10月8——9日) 太陽到達黃經195度
霜 降
(10月23——24日) 太陽到達黃經210度
⊙秋熟作物將先後成熟登場 ⊙24節氣:“寒露”養生篇
⊙24節氣:“霜降”養生篇
立 冬
(11月7——8日) 太陽到達黃經225度
小 雪
(11月22——23日) 太陽到達黃經240度
⊙要注意防凍防寒防火 ⊙24節氣:“立冬”養生篇
⊙24節氣:“小雪”養生篇
大 雪
(12月6——8日) 太陽到達黃經255度
冬 至
(12月21——23日) 太陽到達黃經270度
⊙24節氣:“大雪”養生篇
⊙24節氣:“冬至”養生篇
小 寒
(1月5——7日) 太陽到達黃經285度
大 寒
(1月20——21日) 太陽到達黃經300度
⊙24節氣:“小寒”養生篇
⊙24節氣:“大寒”養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