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 
  • 網民sammer説 : 希望學校能夠結合自身教學條件,開設閱讀、聲樂、美術或體育類課後班,家長自由選擇是否參加,解決學校放學到家長下班這段時間一些孩子無人看管的問題。此外,二孩政策放開後,托幼機構不足的問題凸顯,建議進一步增設規範安全的托幼機構。
  • 教育部答網民: 關於中小學生課後服務。2017年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做好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對各地開展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作出明確規定,要求各地充分發揮中小學校課後服務主渠道作用。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對開展課後服務工作進一步作出了明確部署,要求各地創造條件、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強化中小學校在課後服務中的主渠道作用。關於增設托幼教育機構。2010年,教育規劃綱要提出基本普及學前教育的目標,國務院印發《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 查看全文>>
  • 網民短匕説 : 教育部學位委員會將2020年研究生工程類40多個專業變成了8個專業,使得很多甚至十幾個毫不相干的專業都叫一個名字,給學生報考、就業增添了很多困難。學生對很多專業叫一個名字的政策十分不理解,覺得該政策給學校和學生都帶來了巨大的不便。
  • 教育部答網民: 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34次會議同意,2018年啟動並開展了工程專業學位類別對應調整工作,全面統籌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將工程專業學位類別調整為電子信息、機械、材料與化工、資源與環境、能源動力、土木水利、生物與醫藥、交通運輸等8種類別,原工程專業學位下的40個專業領域對應調整歸入相應專業學位類別。目前,我部正在組織全國工程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對工程專業學位類別下設專業領域進行研究論證,以原有領域為基礎,細化人才培養領域和方向,編制指導性專業領域目錄,論證成熟後的專業領域目錄將儘快向社會公佈,供培養單位、考生和社會參考。 查看全文>>
  • 網民天天開心説 : 現在公立學校每個班的學生人數太多,五六十人是常態。教師授課壓力大,教學質量差,學生上課效率低。私立學校每個班約40人。希望國家出臺相關規定,限制每個班的學生人數。
  • 教育部回復: 根據《城市普通中小學校校舍建設標準》《農村普通中小學校建設標準》,目前的中小學標準班額為小學45人、初中50人。截至2019年,全國義務教育大班額已降至3.98%,提前完成了預定目標。對於還剩下的0.24%超大班額,教育部將加強精準指導,督促地方“一縣一案”制定工作方案,確保2020年底全面消除義務教育超大班額。 查看全文>>
  • 網民楊帆説 : 建議加強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學校後勤保障能力。1.立足實際,提升食堂專職管理員、宿舍專職管理員和門衛保衛人員的技能,在教育總體培訓和專業培訓中對學校後勤管理統籌安排。2.建立以縣區為範圍的區域統一的學校食堂設備管理標準,超年限服務的設備及時淘汰,未採購但實際需要的設備應該及時購置。
  • 教育部回復: 教育部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後勤保障能力建設。在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工作中,教育部會同財政部積極加強學校食堂建設,中央財政專門安排300億元資金用於學校食堂建設,並在“全面改薄”“能力提升”等重大教育民生項目建設中,要求各地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加強學校食堂(伙房)建設,完善設施設備配備,滿足學生就餐需求。會同衛健委、財政部等部門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有關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強營養膳食指導,充分發揮營養改善專家委員會、學生電子營養師系統、農村學生營養膳食指導手冊作用,加大對食堂從業人員培訓力度,提高營養配餐能力。每個縣級試點地區應至少配備一名專(兼)職營養專業人員,有條件的地方可為學校配備或支持學校聘請營養專業人員,對膳食營養均衡等進行諮詢指導,推廣科學配餐、膳食營養等理念,引導學生科學營養就餐。 查看全文>>
  • 網民鑫源 133...説 : 我是92年生人,本村的小學在我讀到五年級時就撤校了,只能到鄰村寄宿讀六年級。那裏寄讀的都是其他鄉村撤校合併過來的學生,最小的還在讀學前班。當我上中專時,以前寄讀的鄰村學校也撤校了,附近孩子只能到更遠的地方去求學。撤校並沒有改善教育環境、提高教學質量,反而增加了農民負擔,希望再窮也不能窮教育不是句空話。
  • 教育部回復: 辦好農村教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現實需要,同時也是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傳承農村優秀文化的基本要求,為此,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關於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關於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文件,著力提升鄉村教育整體辦學水平。 查看全文>>
  • 網民東耳説 : 我是一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在正式步入大學生活前履行了光榮的服兵役義務。本想著大學畢業之後可以享受一些“大學生退伍士兵”的相關福利政策,可是卻面臨一些地區對大學生退伍士兵定義不明確的問題。我是以高校新生的身份進入部隊的,即大一之前保留學籍然後去部隊的(秋季徵兵入伍時間與高校開學時間衝突,辦的保留學籍而後入伍),而我省對大學生退伍士兵的要求是在校一定時間後才算,這對我們首批秋招士兵很不公平。以前是冬季招兵,大一學生入伍的時候已經在校三個月,各項手續都辦妥,而秋招之後大一學生很多手續還未與高校交接。現在我省不承認我們大學生退伍士兵的身份,周圍很多人心理很不平衡,希望有關部門能準確定義我們的身份,讓我們也能夠享受相應的政策待遇。
  • 教育部回復: 根據教育部、總參謀部印發的《應徵入伍普通高等學校錄取新生保留入學資格及退役後入學辦法(試行)》(教學〔2013〕8號)規定,“應徵入伍普通高等學校錄取新生,是指通過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統一考試或研究生招生考試、已被普通高等學校或研究生招生單位錄取但因同時依法應徵入伍未到錄取高校報到入學的學生。”如果高校入伍新生在入伍前按照規定辦理了保留入學資格手續,退役後理應屬於退役大學生士兵範疇。 查看全文>>
  • 小孤單説 : 我是一名來自東北高校的學生,最近兩年,大學生補助資金有所提升,各大高校均有不同名目、類別的資金可以發放到學生手中。然而,據我們學生私下了解,有些學校的學生仍不清楚學校、學院是否完全落實大學生補助,具體補助的項目有哪些,需要符合什麼樣的條件才能夠領取。因此我認為,在當下政府部門辦公都強調透明化的環境下,學校學院工作,尤其是在涉及學生資金補助的問題上應當加強監管和披露,嚴抓校園腐敗問題。
  • 教育部回復: 目前,我國已建立起完善的高校學生資助政策體系,以“獎、貸、助、補、減”多元資助的方式,確保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真正做到了“三不愁”。一是入學前不用愁,助學貸款解煩憂。二是入學時也不用愁,“綠色通道”可以走。三是入學後更不用愁,各類資助全都有。 查看全文>>
  • 自然之梅説 : 尊敬的總理先生,您好!我是一名普通的山區農村小學教師,我現在承擔的是一年級所有科目的教學工作,因學校教室緊缺,我有幸帶領孩子們在學校唯一的一間多媒體教室開展教學工作。多媒體教室裏配有電子白板、電腦及投影儀,使用近一年,在每次播放課件、視頻及影視資料時,從孩子們的尖叫歡呼聲中,我能真切地感受到科技對教學的影響,對孩子的震撼!凡是農村孩子不認識的,小到紅綠燈、購物廣場、下水道,我們能從圖片、視頻中真切感知,大到宇宙外太空我們老師無法用言語表達描述的事物,都能立體地呈現在黑板上,那一雙雙目不轉睛的眼睛是對知識的渴求,對外界的好奇。另外,總理先生,我們農村小學很多老師都是身兼數職,學校缺乏專業的音體美老師,而電腦及多媒體能給老師提供一個學習的平臺,也能讓我們農村小學的師生享受先進的教學資源。
  • 教育部回復: 為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2016年7月,《國務院關於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6〕40號)提出了十項改革發展舉措,明確要求努力辦好鄉村教育、同步建設城鎮學校、科學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統籌城鄉師資配置並向農村傾斜。合理制定閒置校舍綜合利用方案,嚴格規範權屬確認、用途變更、資産處置等程序,並優先用於教育事業。 查看全文>>
  • 藍天説 : 總理您好,目前,我國大多省份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實行國考,尤其初高中教師資格考試增加了學科測試,這給非師範類大學生一個進入教師隊伍的機會,感謝國家的好政策。但目前各地教師招聘仍延續以往的硬性規定,申報崗位必須與所學專業一致,將很多已通過國考取得教師資格證的非師範類大學生拒之門外,不利於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國家亟需出臺政策,在提高教師準入門檻的同時,活化教師準入制度,將那些素質高、熱愛教育事業的優秀人才吸引到中小學教師崗位。
  • 教育部回復: 在具體工作中,各地根據《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暫行規定》,結合崗位實際和地方教師隊伍建設規劃,對應聘人員提出包含年齡、學歷、專業在內的具體條件要求,以保證所聘教師能較好適應崗位工作。據了解,大部分省份並未在中小學教師招聘中對非師範生設限,國家在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中,特崗教師招聘也沒有對非師範生的限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