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
2008年:百年夢圓
共和國的足跡——2003年: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
新中國檔案:經濟特區的建立
共和國的足跡——1997年:洗雪百年恥辱
共和國足跡——1998年:眾志成城戰洪魔
共和國的足跡——1999年:西部大開發
共和國的足跡——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新中國檔案:文化體制改革
新中國檔案:鄧小平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
新中國檔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與歷史性轉折的實現
新中國檔案:中美科技合作協定
新中國檔案: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
第四十集:開國大典
第四十一集: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舉行
共和國的足跡——1998年:眾志成城戰洪魔
新中國檔案:鄧小平作出擴大派遣留學生戰略決策
華羅庚組圖
林巧稚——萬嬰之母
共和國足跡——1995年:科教興國戰略
“無影燈下的常青樹”——吳孟超
共和國足跡——1994年:高峽出平湖
新中國檔案:全國科學大會
新中國檔案:中共中央召開關於知識分子問題會議
新中國檔案:《中蘇關於共同進行和蘇聯
幫助中國進行重大科學技術研究議定書》簽署
新中國檔案:全國農業科學技術工作會議
新中國檔案:我國首次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蛋白
新中國檔案:1978年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大討論
新中國檔案:我國與多個西方國家簽訂科技合作協議
第三十九集:新疆起義
第三十八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會議在北平舉行
共和國的足跡——1993年:汪辜會談
共和國足跡——1994年: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中國英魂——獻給為共和國捐軀的先烈們
共和國的足跡—1994年: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天安門廣場60年記憶:人民的廣場 歷史的舞臺
新中國檔案:恢復高考
共和國的足跡—1992年: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
共和國的足跡——1992年:鄧小平視察南方
新中國檔案:粉碎“四人幫”
第三十七集:和平解放綏遠
老照片的故事——電影院門前
共和國的足跡——1991年:扶貧攻堅
“當代畢昇”——王選
新中國檔案:中國重返聯合國
新中國檔案:秈型雜交水稻培育成功 袁隆平獲世界糧食獎
共和國的足跡——1990年:滬市開盤
共和國的足跡——1990年:浦東開發
中國精神——共和國之魂禮讚
60年前的足跡:綏遠和平解放
共和國的足跡——1988年:海南建省
四川大涼山彝族人民60年變遷記錄
陳景潤:向哥德巴赫猜想進軍
老照片的故事——餐桌回望
共和國的足跡——1987年:準確的歷史定位
中國曙光——1949年10月1日再現
共和國的足跡——1986年:“八六三計劃”
新中國檔案:四個現代化宏偉目標的提出
新中國檔案: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首演
1999,世紀大閱兵
共和國足跡——1985年:百萬大裁軍
新中國檔案:中國成功研製“兩彈一星”
共和國的足跡——1984年:經濟理論的新突破
1984,改革開放再閱兵
中國現代地質學的開拓者━━李四光
共和國的足跡——1983年:統一大業的偉大構想
共和國的足跡——1982年:開創新局面的綱領
共和國的足跡——1982年: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
女兒的回憶——記新中國第一位女新聞發言人龔澎
新中國檔案:大慶油田開發與中國石油自給
共和國足跡——1981年:指導思想撥亂反正勝利完成
共和國建設者——朱光亞
新中國檔案:華羅庚、陳景潤在數學領域的成就
1959,“逢十”大閱兵
共和國的足跡——1980年:計劃生育好
新中國第一次亮相國際舞臺——日內瓦“破冰之旅”
核科學奠基人開拓者之一:王淦昌
新中國檔案:中國科協成立
1958,民兵方隊規模空前
馬寅初:諍諍鐵骨為真理
共和國的足跡——1979年:創辦經濟特區
第一座自行設計製造的自動化純氧頂吹轉爐車間
共和國的足跡——1978年:科學的春天
共和國的足跡——1978年:偉大的轉折
共和國從這裡走來—大別山:紅軍搖籃 將軍故鄉
向人力資源強國邁進—新中國成立60年教育科技事業發展回眸
新中國檔案:20世紀50年代大批留學生回國
邁向世界第一步——新中國首位駐外大使履新記
老照片故事:婚姻變奏曲
長安街往昔
1977年:重啟高考之門
黨中央、國務院大力扶持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綜述
新中國檔案:新藏公路建成通車
1957,受閱人數最少 外國來賓最多
共和國的足跡——1976年:十月的勝利
1957年:毛澤東提出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
共和國的足跡——1975年:大刀闊斧的整頓
新中國檔案:我國制定《1956-1967年
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
我國制定《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
共和國的足跡——1974年:震驚世人的考古發現
1956,大雨振軍容
中國“第一”:第一個現代化露天煤礦
1955,實行軍銜制 換裝大閱兵
新中國檔案: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
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
共和國的足跡——1973年:攻克雜交水稻難關
1973年:攻克雜交水稻難關
1955,實行軍銜制 換裝大閱兵
共和國的足跡——1971年:五星紅旗在聯合國升起
新中國檔案:長春一汽和首輛國産解放牌汽車下線
新中國檔案:黨的八大
1973年:環境保護開始起步
1972年: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1972年:嘔心瀝血為人民
1971年:五星紅旗在聯合國升起
共和國的足跡——1970年:萬里長江第一壩
共和國的足跡——1969年:崇山深處汽車城
共和國的足跡——1968年:揚子江上架鋼虹
共和國的足跡——1967年:中非友誼的豐碑
共和國的足跡——1966年:“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開始
共和國的足跡:1965年:“愚公移山,改造中國”
共和國的足跡——1964年:初繪現代化藍圖
共和國的足跡——1964年:“兩彈一星”建功勳
共和國的足跡——1963年:石油基本自給
共和國的足跡——1962年:“非常時期的非常辦法”
共和國的足跡——1961年:“搞一個實事求是年”
共和國的足跡——1960年:勇攀世界高峰
共和國的足跡——1959年:翻身農奴把歌唱
共和國的足跡——1958年:“急急忙忙往前闖”
共和國的足跡——1957年:從“和風細雨”到 “急風暴雨”
共和國的足跡——1956年:思考和探索中國自己的路
共和國的足跡——1956年:慶祝社會主義改造完成
共和國的足跡——1955年:中華民族大家庭
共和國的足跡——1955年:建設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
共和國的足跡——1954年:“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會”
共和國的足跡——1954年:登上國際舞臺
共和國的足跡——1953年:向工業國的目標邁進
共和國的足跡——1952年:成渝鐵路通車 蜀道之難改觀
共和國的足跡——1952年:“共和國反腐第一案”
共和國的足跡——1951年:“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共和國的足跡——1950年:婚姻自己當家
共和國的足跡——1950年:實現耕者有其田
共和國的足跡——1950年: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共和國的足跡——1949年:中國人民站起來了